CNML格式】 【 】 【打 印】 
地方“熱回應冷調查”成套路 只因民眾無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3 11:23:28  


  熱回應、冷調查損傷公權力,但對於一些地方官員而言,卻是“應急處理”的法寶和偏方——熱回應,不過是一種高調姿態,能向上級交代、敷衍媒體則已,民眾只是安撫的對象。熱點事件的背後,往往與違法亂紀或瀆職失職有關聯,假如熱回應、熱調查,一些官員恐怕是“自找難看”,甚至影響仕途,堪稱“自掘墳墓”。

  所以,一個地方每逢遇到突發事件、熱點事件,基本的套路就是,在熱回應的背後,是輕描淡寫,是左顧而言他,目的就是把“熱點”事件拖延成“溫和”,以至於“冷卻”,讓公眾將其淡忘。

  熱回應冷調查成為地方應對熱點事件的套路,原因固然多多,比如“封閉運作”。當下,官方處置一些公共事件,最終的調查結果、處理情況,似乎還沒有形成自覺“告知”公眾的習慣與義務。再如,問責制度不夠完善,個別地方甚至形同虛設。

  不能否認,上述理由的確存在,但根本的原因,筆者認為是民眾力量式微,民眾“無權”——民眾只是旁觀者,被動接受者,而非參與者。一些熱點事件如何調查、如何處置,民眾不僅缺乏有效的路徑過問,更沒有條件“干涉”,民意民情動輒被摒棄。

  當民眾成“屁民”,當民眾說話是“屁話”,那麼,輿論的呼聲與關注,也只能頂個“屁用”。反過來說,假如民眾力量壯大,當地方官員敢濫用權力,欺上瞞下,將熱點事件“冷處理”,甚至不了了之,民眾就有權問責,甚至摘掉其“烏紗帽”,那麼,“熱回應冷調查”這種低劣的官場糊弄術哪還能有市場呢?(時間:1月23日 來源:長江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