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熱回應、冷調查”反映落後的公關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3 12:35:20  


  新華社日前在一篇調查報道中揭示了一種現象:無論是山體滑坡、礦難瞞報、塑化劑事件,還是光山傷童、蘭考大火,在一些突發熱點事件發生後,“熱回應、冷調查”已經成了地方應對的基本套路。在網絡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很多地方學會了“迅速表態”,然而這“迅速回應”是否真的出於“給人民群眾一個真誠負責任的交代”,並不好說。

  出了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出來回應,應該說是一種進步。某種程度上說,這種進步也是被“逼”出來的:有了網絡尤其是微博之後,任何人拿起手機就可以發布信息,遲報瞞報的成本越來越高,以前事到臨頭捂蓋子、搞定記者和當事人就可以搞定輿論的做法,越來越行不通了;另外,隨著網上民意的崛起,各地也越來越重視網絡輿情和網上應對,開始注重網上形象塑造,不斷請人培訓公關技巧。

  這種公關課,筆者本人也聽過一些,授課的專家都在努力向地方官員灌輸“快速反應”的道理,傳授應對危機的技巧:詳細到如何主動給媒體“喂料”,開發布會時要戴什麼領帶,用什麼樣的語氣說話。當然,這些都是有必要的。政府重視網絡輿情,學習公關技巧,原本可以減少官民溝通成本,促進政務信息透明,也有利於公眾參與監督權力運行。但是,熱點應對如果只注重技巧和技術,甚至把危機公關變成推卸責任,掩蓋事實,就是舍本逐末,反而會起到損害政府公信力的反作用。“熱回應、冷調查”的危機公關,之所以越來越被人詬病,主要是它根本不準備深究事情發生的原因和具體責任,地方最關切的就是公眾的關切本身。所有的應對措施,都圍繞著如何讓事情快點過去,如何防止“負面報道”,而不是想辦法真正解決問題。

  如果沒有接下來的認真調查,問責整改,這種回應不僅無助於事件平息,很可能還意味著下一次問題正在醞釀。因為只是暫時掩蓋了表象,產生問題的土壤和根源仍在。最典型如光山傷童事件,看似一起偶發的精神障礙者傷人事件,但背後反映一系列社會問題:鄉村教育空心化、留守兒童問題、精神病人監護問題,以及政令不暢、治理失靈問題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只匆忙撤換幾個小官,給學校配個兼職保安,根本不解決問題。果然,時隔不久,光山再次發生小學生上學途中溺亡事件。悲劇發生的原因,幾乎如出一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