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機遇與挑戰推動兩岸關係邁入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6 00:22:34  


 
  國民黨的主流派,雖然接受了和平發展思想,但對其理念與論述未能深究,其思想深處,還是停留在只要和平,不要兩岸融合共同發展、最終走向和平統一。因此有了“親美、友日、和中”,“不統、不獨、不武”的施政指導思想。從這些施政方針上,可以看出,傳統的冷戰思維仍在主導馬政府,仍把台灣的安全寄託在冷戰框架的軍事安全同盟上,之所以遲遲不敢啓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談判、不敢與大陸商談和平協議,其根源也在於此,害怕失去保護傘。說到底,還是在骨子裏認同地緣政治理念。

  這種思維範式,也深深浸化在台灣社會精英集團的觀念和行為中。其外在表現,在政府方面,是各級官員普遍不信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認為這是中共的權宜之計。因此,對大陸提出的發展兩岸關係的建議,普遍帶有懷疑的態度,除非是涉及經濟利益,否則一概反對(如大陸提出的共建平潭島綜合實驗區的建議,就被有關當局簡單否定)。而專責兩岸關係發展的政府主管機關,卻以兩岸關係發展的“剎車皮”自喻,有點本末倒置。在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堦段,該機構的作為應是兩岸關係的“粘合劑”,而絕不應是“剎車皮”。在民間,台灣媒體普遍存在安全顧慮,多從傳統地緣政治的冷戰視野看待兩岸關係,一有風吹草動就小題大做,自嚇嚇人。如日前珠海航展上,大陸軍工集團介紹一款導彈,錄像上有打擊機場和美製飛機的模擬圖像,就被媒體大肆渲染,報道成“洩露攻台方案”等等。政府官員的言論及媒體記者的視角,當然會深刻影響到普通民衆,馬政府執政以來台灣社會兩岸認同的下降,也就不難理解了。

  2、兩岸當局有必要將自己的主要使命由維持和平(Peace-keeping)向締造和平發展(Peaceful Development-Making)方向轉變。

  如前所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大陸的重要政策和方向,這就基本解決了兩岸的和平問題。目前,兩岸官方應該將自己工作的主要任務由維持兩岸和平向締造和平發展方向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兩岸融合。

  和平發展為兩岸關係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給兩岸關係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彈性發展空間。未來兩岸應更多地集中精力討論如何共同設計和締造一個全新的中國;如何建設和打造共同家園;如何共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集中兩岸制度優勢的新的政治制度等等。這樣才能在共同的發展、共同的經歷中構建兩岸全新共同記憶,並由此產生兩岸的共同認同。非經如此過程,兩岸無法實現融合,也就無法達成真正的和平統一。兩岸當局,應對此深加領會,努力朝此方向轉換。

  3、高度重視台灣經濟轉型的問題,建議兩岸舉行高層經濟戰略對話,就台灣經濟轉型面臨的全局性、關鍵性、戰略性問題展開高層次對話、分析與對策探討,提出切實可行、雙贏的合作方案,幫助台灣建立和發展起新的支柱產業。

  新年到來,2012年的台灣經濟大勢底定,與年初的估計有較大差距。馬英九自2012年初勝選後,由於政績不佳,加上經濟一路走低,其民望已經跌到歷史低點,實在是慘不忍睹。

  何以台灣經濟會落至今天這步田地?台灣經濟究竟發生了什麽問題,值得我們大家關切。

  從理論的角度看,台灣今天的問題是出在經濟轉型導致的困境。發展經濟學認為,經濟發展分四個階段:生產要素導向、投資導向、創新導向和財富導向。(《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P530-31)按照發展經濟學的標準,台灣目前正處於創新導向階段。過往20年來,台灣的新興產業主要是電子業,如存儲器、面板等。電子產業更新速度很快,需要大量投資及研發。由於台灣經濟規模較小,研發新產品的人才與投資均不足,更提不上基礎領域的研究。近年來,由於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全球電子業處於高度整合、重構中,如果沒有新的創意、新的拳頭產品,再知名的企業也難逃衰落的命運。2012年11月下旬,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將日本最著名的電子公司索尼、松下的債券下調至垃圾級;而此前,日本的另一大電子公司夏普已經被2家評級機構將其債券下調為垃圾級。反觀韓國的三星電子,近年來卻一路提升,已經成為全球最著名的電子企業。

  台灣的電子產業過去一直是靠給國際大企業做代工而成長,難以創建自己的全球知名品牌。過去電腦業尚有宏碁、華碩等,現在逐漸失落;手機業有HTC,也在苦苦支撐。究其原因,缺乏大量投資及基礎研究能力差、創新力不足是根本原因。由於無法創新,台灣經濟發展缺乏支柱產業引領,又不像大陸還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和相對較低廉的要素成本可吃,因此,落入經濟轉型的陷阱是必然的。

  經濟不好,談什麽都是空氣。因此,關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學者專家和有關人士應對此極端重視,千方百計地為台灣經濟發展和振興出主意,想辦法。現在看來,僅在台灣內部小圈子中思考和分析問題是難以跳脫出思維的局限,也難以找到發展的新思路和對策。為此,建議兩岸的有關部門——國台辦、陸委會的負責人應儘快見面會商,並成立類似中美、中歐、中俄等高層級的經濟戰略對話機制,在更高的層級、更寬廣的領域整合兩岸各方力量,牽頭探討如何破解經濟轉型難題,從兩岸和整個中華經濟發展的視角出發開展合作,對台灣的經濟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我們相信,有大陸廣闊的內需市場為基礎,加上兩岸科技專家的共同努力,不難找出適合台灣經濟發展、能夠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的具體行業。如納米材料、生物科技及中醫藥業、文創產業以及電子通訊業等等。

  兩岸經濟合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一方面,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合作、互信和一家人的理念,不斤斤計較,加快兩岸ECFA的後續商談和實施;另一方面,則希望盡可能地擴大發展兩岸的新興產業合作,在如何做大經濟的“蛋糕”上多思考,多努力。今天台灣經濟,發展的出路在於如何做大經濟的增量,而不是僅盯住經濟存量的分配上做文章,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只有找到如何發展、做大經濟增量之道,才能最終解決台灣經濟轉型的問題。

  總之,今天的台灣,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經濟問題解決不了,執政黨勢必下台。在目前在野黨尚未改變台獨主張之時,這樣的政權轉換,給台灣帶來的,勢必是混亂、動蕩,兩岸關係也難保和平發展。

  結語

  歷史正在考驗兩岸的領導人。我們希望台灣領導人能夠抓住歷史機遇,順應時代潮流和民心所向,以新思維和新觀念來引領台灣走和平發展、兩岸融合的道路,並在此過程中實現經濟轉型,留下一個令後人懷念的歷史評價。

  最後,僅以張亞中先生的箴言贈與兩岸的領導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是創造和平的機會;一個稱職的政治家是掌握和平的機會,一個平凡的政治家是不放過和平的機會。錯失這三種選擇,就與‘政治家’的稱號揮手再見了”。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2月號,總第18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