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立誠:提及中日關係 仇恨沒有未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30 11:32:12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評論家馬立誠曾於2002年發表題為《中日關係新思維》論文。時隔11年,馬立誠於1月25日在香港出版了論述日中關係的新書《仇恨沒有未來》。

  在日中兩國關係圍繞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日益緊張的當下,馬立誠在新書中提倡“沒有中日和解,也就沒有亞洲的安寧。這裡的關鍵是不再延續仇恨。”他的觀點受到了日中雙方的關注。

  近日馬立誠接受了朝日新聞的採訪。以下為採訪整理。

  問:2002發表的論文《中日關係新思維》在中日兩國之間取得了巨大反響。新書被視為上篇論文的續篇。那麼,出版新書是出於什麼理由呢?

  馬:《新思維》發表10年以來,中日兩國迎來了邦交正常化40周年,我認為有必要回顧這10年間的兩國關係,展望未來。由於在釣魚島問題上兩國關係不斷惡化,我曾對新書進行修改。

  問: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兩國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吧?

  馬:中日兩國若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相互理解,可能需要花費子孫後代幾代人的時間。相互達成理解之前,兩國可能會經歷很多挫折。釣魚島問題則是其中之一。我認為雙方的領導人、兩國的主流輿論都認識到,戰爭只會給兩國帶來毀滅。如果雙方能夠以大局為重,冷靜應對,使用和平談判的方式,就能解決問題。

  問:您怎麼評價過去10年的中日關係?

  馬:每當發生諸如參拜靖國神社、毒餃子事件等問題,兩國就會發生摩擦,雙方國民的感情都會受到傷害。但總體來說,兩國關係在挫折中不斷前進。特別是將兩國關係定位為非敵對、雙贏的“戰略互惠關係”意義重大。

  去年9月,部分反日遊行演變成暴動,參加者砸毀日系超市、汽車的行徑被大肆報道。這給日本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希望大家意識到,也有很多中國知識分子和市民站出來,批評這暴力的行徑。而在2005年的反日遊行中,大家擔心被貼上“賣國賊”的標簽,很少有人站出來勸誡暴力行為。

  這次與上次不同,這顯示了中國社會正逐漸走向成熟,中日兩國人民存在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問:您曾在《新思考》中寫到,“中國應該展示戰勝國、大國的風範”,為此也遭到了國內一些人的批判。這次您是否也承受了壓力呢?

  馬:在現在的中日關係下,恐怕我的主張會遭到一些人反對。不過為了履行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我想向日本人民傳達一個信息,中國也有多樣化的觀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