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中為全球爭霸而戰可能性不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6 09:37:10  


資料圖:2012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韓國首爾舉行會晤。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月14日載文《強而不霸現如今許多人擔心》,摘要如下:

  新出現的美中兩強局面必然導致衝突。但我認為,霸權時代如今已經過去,(美中)為全球爭霸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誠然,從歷史看情況不太妙。200年前全球政治開始以來,為主宰歐洲已發生數次漫長的戰爭,每次都帶來某個唯一超級大國稱霸全球的結果。不過,近年來的新情況改變了上述等式:核武器令霸權戰爭破壞性太大,即便勝出也毫無意義;在日益交織的全球經濟中,某個國家若要取得一邊倒的經濟勝利,必然會給所有人造成災難性後果;全世界的人在政治上已覺醒,不會輕易屈服,哪怕面對的是最強大的國家;最後,同樣重要的是,美國和中國都沒有受到敵對意識形態的驅使。

  此外,雖然美中的政治制度大相徑庭,但社會卻是以不同形式開放的。這也抵消了來自各自內部的敵意壓力。目前有超過10萬中國人在美國大學念書,成千上萬的美國年輕人在華學習工作或旅行。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經常出國,這也與前蘇聯不同。許多中國年輕人通過互聯網與外界保持接觸。這一切都與全球爭霸、彼此仇恨、妖魔化對方的19、20世紀大不相同。

  然而,我們不能完全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對美中關係友好的樂觀期待近來一直受到日益對抗的爭執(特別是在兩國的大眾媒體上)的衝擊。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有關美國江河日下而中國蒸蒸日上的看法有關。 

  但是,對美國未來的悲觀看法往往低估了美國自我更新的能力。而對中國必然稱雄充滿樂觀,則是低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無論是在人均GDP還是技術水平方面。 

  動輒擔憂中國對美國構成潛在軍事威脅,還忽視了美國地處兩大洋開闊海岸的極有利的地緣戰略位置以及全方位跨洋盟友的有利形勢。相比之下,中國周邊國家並非總那麼友好,盟友更是少之又少。有些時候,一些鄰國還利用這種環境,拉攏美國支持其與中國存在衝突的某項主張或利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