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社:香港財政預算延續穩健 有利應對不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8 16:16:30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在本年度財政盈餘高達649億港元的情況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中,仍如之前的年度一樣維持輕微的赤字預算。

  有香港專業人士分析,2013年外圍環境仍然錯綜複雜,充滿變數,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延續穩健風格,有利應對外圍環境不測。

   (小標題)應對外圍環境不測

  新華社今天發表文章指出,在27日發表的2013/1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特區政府預計2013年外圍環境仍然錯綜複雜,充滿變量,全球或將面對“貨幣戰”、“貿易戰”和“地緣政治戰”。香港整體經濟僅會較去年略有改善,經濟增長預期為1.5%至3.5%(2012年為1.4%),失業率有上升壓力,通脹有上行風險,整體通脹率全年平均或將升至4.5%。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梁表示,認同特區政府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認為在外圍眾多不明朗因素的影響下,香港外貿改善的難度較大,但內需的良好勢頭應該可以保持,中銀香港預計2013年香港GDP增長率為3.2%,接近特區政府預測的上限。同樣失業率有上升壓力,通脹有上行風險。

  謝國梁表示,本財政年度特區政府在收取的入息及利得稅、地價收入、印花稅等方面均比預期多出不少,以及在西鐵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派發約100億港元股息的支持下,財政盈餘預計高達649億港元。但特區政府仍如之前的年度一樣維持輕微的(49億港元)赤字預算,反映特區政府繼續貫徹審慎理財,量入為出,預算基本平衡的原則。新一年度預算延續了穩健風格,有利於應對外圍環境不測。

  (小標題)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預算案以“推動經濟、優化人力、投資基建、關顧民生”為主題,提出在鞏固現時的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扶持新興產業如文化及創意產業的發展,開拓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鐘志平表示,特區政府在目前財政較寬裕的時期,推出適時措施和資助,一方面鞏固傳統具優勢的行業,同時扶植新興行業、進行基建,為香港未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作出投資,做法可取。

  曾俊華表示,今年財政雖有盈餘,但不像上年度一樣給市民派錢,而是從增加財政支出角度拉動經濟增長。本財年,教育的經常開支預計達630億港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的五分之一以上;基礎建設方面的開支,將加大到700億港元,遠高於過去5年的每年平均約400億港元。

  謝國梁表示,預算案在堅持市場主導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強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力度。這些龐大的基建項目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有助於穩定香港內需市場。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楊釗認為,預算案積極為包括文化創意、環保、技術研發等新興產業提供支援,同時加強教育和人才培育的投資,將有助提升香港競爭力,為長遠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通過發展經濟,創造有效的就業機會,大力投資教育以及職業培訓,維持社會向上流動的動力,讓每一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靠自己雙手改變命運,是我長久以來的基本信念,相信也是每一位香港人的信念。”曾俊華說。

  (小標題)紓緩措施改善民生

  在重視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預算案歷來也關注民生改善。新財年特區政府將向香港市民和中小企業推出11項涉及330億港元的一次性幫助措施,如差餉寬免、減稅、電費補貼、代繳公屋租金、寬免商業登記費等。

  新的預算案中還提及向關愛基金注資150億港元,以扶貧和扶助弱勢群體。對於香港面臨的老齡化問題,將增加醫療支出,成立專門小組調研,希望能夠幫助更多長者。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表示,鋻於外圍經濟前景未明以及通脹上行的風險增加,贊成繼續用一次性的回饋措施紓解民困;並指有關措施具有簡單而直接的優點,可以立竿見影地幫助市民和企業應對當前的壓力,亦能起到反經濟週期調節的作用,通過刺激內需和維持消費動力,減輕短期經濟波動的影響。

  智經研究中心指出,特區政府的收入本是市民辛勞的成果,預算案以寬減稅務、減免差餉、提高免稅額及補貼電費等措施,與市民分享部分財政盈餘,將助於中產及基層家庭對抗通脹,增加應對經濟波動的信心。

  智經還表示,因應外圍經濟環境不穩定,預算案也能本著“應使則使”的原則,善用公共財政,顧及資源的可持續性,基本理念值得支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