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完善環保獎懲機制迫在眉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4 21:15:25  


  據最新報道,黃浦江鬆江段水域漂浮死豬初步確定主要來自浙江嘉興地區,最近,各路記者趕赴追訪,在南湖區著名的“養豬鎮”新豐鎮,震驚地發現,在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當地的養豬業實際上已面對嚴峻考驗:以鎮上最大的“養豬村”竹林村為代表,不僅是豬只密度已超土地承載力極限,全村7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池”全部爆滿,生態環境壓力堪憂。

  值得注意的是,專業的養豬村,在處理病死豬方面,常用的方法竟然只是“通過地下集中堆放死豬,使其在無害化處理池中自然分解”;要知道,要讓一頭死豬以這樣的方式消失,過程至少需要一年。查閱不同媒體的調查報告,人們發現,最為關心的“到底死了多少豬”這一問題,竟仍沒有斷數:有豬農說“村子每天死豬100頭”,一死豬處理場管理員稱“日運抵的豬屍從60到100多頭不等”,而就此前媒體爆出的“每日300頭”的死亡量,竹林村一書記稱“從1月至今,死亡數在1000頭左右”,但是,竹林村委會和新豐鎮認為,每日僅有30頭左右的豬死去。

  事實上,除了“死亡數字”對不上,似乎還有許多更多的疑點正隨著各路媒體的深入被逐漸攤於台面:比如豬只的死亡原因,嘉興豬農諱莫如深、官方稱不能斷定;又比如黃浦江豬屍所打的耳標出處,儘管已獲嘉興官方承認,但又同時被強調“不能根據耳標判斷養殖地”……真相越來越迷離,網友的耐心被迅速消耗,有人直白地指出,雖然豬案仍無頭,但至少見識到了養豬當地有關職能部門上上下下“踢皮球”的功力,“不但沒有針對現有的問題加大整頓力度,反思不力的監管,倒是仍習慣於先推脫、分化責任”。

  事實上,據媒體報道中的內容,竹林村的一名村民已經為我們道出了一種可能性:即隨著農村“非法收購死豬”的行為被逐漸杜絕,選擇拋屍於水,對豬農而言,不失為一種隱蔽的做法。關鍵是,這種做法的處罰方式相對成本要低。其實,我們說,治標還需治本,必須加快向廣大農民推廣、普及綠色養殖的方式和好處了,而針對矛盾突出的問題,也必須更新相對的獎懲機制,尤其對有益保護環境的措施進行獎勵。針對豬農“拋屍下水”的選擇,政府也許可以使用“有償回購”的方式應對,畢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時間:3月14日 來源:東方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