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航天局一中國公民被懷疑為間諜遭逮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9 10:06:29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打工”的中國公民姜波,被聯邦調查局(FBI)懷疑為“間諜”而遭逮捕,此事引發華裔社區關注,也很自然地讓人聯想起當年的“李文和案”。華裔法律界人士分析認為,“姜波案”會以“雷聲大、雨點小”的方式結束,但無論如何,該案又給美國華人上了一課。

  環球時報報道,對於“中國間諜案”頻發,南加州知名華裔律師申春平表示,在“李文和案”發生後十多年間,美中關係已有極大改善,但國家利益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線。考慮到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及冷戰思維仍在作祟,“姜波案”的發生不足為奇,以後還會發生類似事件。申春平說,美中既是戰略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兩國暗中角力無法避免。美國對其高科技產品及技術的流向實施嚴密管制和監控是必然的。因此,在美國高科技等敏感行業工作的華人朋友,要格外小心謹慎,避免授人以柄。

  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即將訪華時,一個名叫“美國國家安全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商務調查委員會”的機構宣告成立。1999年3月,美國媒體披露“李文和案”,司法部當即展開調查。5月,共和黨眾議員考克斯推出《關於美國國家安全以及對華軍事及商業關係的報告》,通過“可能”、“或許”、“大概”一類字眼,強加給中國種種莫須有的罪名。當年年底,李文和被控59項罪名。雖然後來李文和以承認“非法下載文件”這項罪名換取政府收回對他其他58項指控,聯邦政府和五家媒體以向李文和支付160萬美元的方式解決他指控政府侵犯其隱私權問題,但“考克斯報告”散發的種族歧視及“中國威脅論”持續發酵。

  2005至2007年間,FBI以涉嫌竊取美國技術為名,逮捕近30名中國人和華裔美國人,但最終沒有任何人與所謂“中國間諜”有關。2006年12月,南加州華裔工程師麥大志夫婦被FBI帶走,引發主流媒體炒作“中國間諜案”。在近半年的法庭訴訟戰中,控辯雙方就麥大志交給其弟的兩份數據是否所謂“國防機密文件”進行激辯。當時,美國出口管制法專家伯恩斯在個人網站上表示,“除了企圖把這個家夥送進監獄外,我不認為政府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麥大志所送出的信息,均可在公共領域獲得,我不相信會有哪個國家需要靠間諜來取得”。最終,法庭裁定麥大志“未經登記成為外國代理人”以及“撒謊”等罪名成立,但沒能就所謂“間諜”指控提供任何證據。

  申春平分析,除了政治和軍事領域,面對中國的競爭,保護商業利益也是美國執法機構的工作重點。在利益和利潤驅使下,一些企業會採取各種手段獲取經濟和技術情報。申春平希望華裔對此有所警惕,最近這些年,確實有個別華人為經濟利益而違反美國法律,不僅自毀前程,也讓家人和祖國、祖籍國蒙羞。他還提醒華人,FBI經常設置一些陷阱,近幾年來就有多名華人落入這樣的陷阱。

  “李文和案”發生後,時任加州眾議員趙美心表示,該案的根本是族裔問題﹐種族歧視是存在的,亞裔社區應該覺醒,應該參與政治。申春平稱,相對於其他族裔,亞裔特別是華裔遭受不公平待遇時,社區伸出援手的程度不及非裔和西裔社區,這需要反思。“被抓”並不意味著有罪,社區應該有這樣的認知。

  對於“姜波案”的前景,申春平表示,雖然此案正在審理當中,或多或少有些“中國威脅論”的味道,但應該不會是另一個“李文和案”。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姜波不是美國永久居民,最多是H1-B簽證(特殊專業人員/臨時工作簽證)的持有者,或者只是在實習期,這些身份狀態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是難以接觸到核心機密的。但他在接受訊問時少說了一台電腦,至少給人以撒謊的口實,而FBI往往從這樣的環節入手。“姜波案”會以“雷聲大、雨點小”的方式結束,但無論如何,被聯邦政府指控的罪名,是很難消除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