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堪培拉秘密中國部門 暗議對華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3 14:10:16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堪培拉的秘密中國部門”,澳大利亞《時代報》4月2日以此為題爆料稱,澳大利亞政府的頂尖中國問題專家已經組成一個特別委員會,應對來自“崛起中的中國所構成的前所未有的挑戰”。據報道,該部門的成員包括約20個部委的領導人,澳政府之前從未針對特定國家設立過類似機構。本週五開始,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將率“最高端政治代表團”訪問中國。澳大利亞通訊社2日稱,這將是吉拉德任內第二次訪問中國,主題是加強中澳經貿和軍事合作關係,促成中國軍艦10月訪澳。

  據環球時報報道,費爾法克斯新聞網2日的報道稱,由於缺乏對中國的分析和協調能力,2009年澳大利亞對華政策出現反覆,導致兩國關係陷入緊張。2010年12月,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受到批評,被稱“未能掌握已經成為澳外貿統治性力量、正在重塑全球政治版圖的中國的複雜性”,為此,中國事務委員會在總理吉拉德和時任外長陸克文的主導下成立。文章稱,該機構由澳外交部常務副外長彼得.萬吉斯領銜,其成員包括總理和內閣部部長伊恩.瓦特、財政部長馬丁.帕金森、國防部秘書長丹尼斯.理查德森、澳大利亞安全情報機構局長大衛.尤因、聯邦政策專員托尼.尼格思、國家評估辦公室主任艾倫.金吉爾以及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弗朗西斯.亞當森。此外,澳大利亞政府醫療、教育、海關和其他十多個部委的領導人也在之內。“堪培拉從未針對其他國家、地區或政策建立類似的機構。”報道稱,自2011年中期以來,該委員會大約每個季度舉行一次會晤,始終保持神秘。今年3月21日,該委員會舉行會議,協調吉拉德週五開始的訪華之旅的重點和策略。
  
  《時代報》引述澳大利亞前國家評估辦公室北亞處處長、現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問題研究所主任裡格比的話說,在得知“中國部”的存在後,他鬆了一口氣,因為這表明堪培拉現在對待中國的態度是嚴肅的,“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也非常重要,如美國、日本和印度,但對華關係最為緊迫。我們對於中國有太多問題和不解。如中國將前往何方?我們不知道答案,需要加緊學習。”北京一家咨詢機構“中國政策”的執行總監凱利說:“中國的政策和經濟發生任何變化,都會對澳大利亞帶來影響。所有地區國家都在努力應對挑戰,跟蹤中國的變化。” 

  費爾法克斯新聞網稱,該委員會的人員組成表明,中國的崛起幾乎給澳每個領域都帶來了影響,包括氣候變化、公共衛生、教育、農業、反間諜、洗錢和毒品貿易等。中國影響在經濟領域最為明顯。中澳貿易十年來增長了10倍,去年達到1280億美元。中國是海外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2012年有15萬中國學生在澳大利亞留學。同時,中國還是澳第二大海外遊客來源國,2012年有62.6萬人次中國遊客來澳大利亞旅遊。去年10月,澳大利亞發表的“亞洲世紀白皮書”中承認對中國的瞭解存在差距,開始下大力氣培訓和招收具有中國經驗和知識的人才,並部署到各個政府部門中去。上月,澳大利亞外交部制定政策,要求外交官接受亞洲語言培訓,在其語言專業地區多次任職。情報機構也將目光瞄準了懂得中國語言和知識的畢業生。澳財政部擴大了其駐北京的機構,並在堪培拉專門開設有8名僱員的“中國處”。此外,財政部還召開圓桌會議,尋求財政部外中國專家的幫助。

  不過,澳政府這些努力的效果是否有效,也存在質疑聲。澳大利亞廣播電台2日引述墨爾本大學中國政治學專家塔內加的分析稱,隨著澳中全面接觸,同中國打交道已經不僅是外交部和國防部的事,統籌政府各部門設立“中國部”是正確的舉動,有助於協調澳各部門的對華政策。但他同時指出,該機構的官僚性質過於濃重,不太可能解決澳大利亞政府實際遇到的對華問題,“特別是遇到突發事件時,需要澳政府高層迅速作出政治決斷,而不是該委員會的碰頭會”。費爾法克斯新聞網報道稱,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教授亨德里克說:“我擔心,政府高官們太專注於自己機構內部,而忽視了商業因素。”他表示,關注官僚機構而非商業成果,使得澳中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多年來沒有任何成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