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漢和稱引進蘇35可使中國新戰機研發省1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7 10:04:12  


俄羅斯蘇-35戰機。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俄羅斯目前正在積極與中國協商簽署第二份《知識產權保護協議》的問題,該協議能否有效保護蘇-35?

  新華網消息: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4月號文章稱,從中國航空工業產業的現狀分析,本刊認為,除非蘇霍伊公司幹脆出售蘇-35機體生產許可證給沈陽飛機公司,否則蘇-35完全可能變成第二個殲-15、殲-16的案子。

  第一個知識產權協議是在2008年底簽署的,並未保護好蘇-33、蘇-30MK2的知識產權,尤其是殲-16的仿制是在2008年以後展開的。至關重要的是如何看待第一個知識產權協議?如何看待過去殲-11B、殲-15、殲-16的問題?中方甚至根本不承認這些飛機存在仿制問題,不斷高調宣稱殲-15擁有自主設計、自主知識產權。

  殲-16模式最有可能在10年後重複發生在蘇-35身上,如果俄羅斯真的決定出售蘇-35的話。中國人在2005年購入了24架蘇-30MK2(蘇-35協議數量同樣是24架)之後,開始進行仿造,稱作殲-16。可見24架的購入量當初就是希望取得樣品。

  現在再來看中方的委屈。官方高級官員從未在正式場合回答本刊有關知識產權的問題。本刊自己的中方消息來源對此作出過如下表示:中方認為,蘇-27的知識產權已經得到轉移,而包括蘇-33、蘇-30在內的蘇霍伊飛機都是在蘇-27基本型基礎上的改型,為何不允許中國自己改良升級?

  公正地說,這一解釋並非全無道理!國際上還沒有出現過俄中蘇式戰鬥機的合作模式。的確在當年簽署契約的時候就存在某些法律空子。依照這樣的思考,如果蘇-35的合同簽署不吸取教訓,依然會在未來存在新的版權糾紛,蘇-35也是蘇-27基本型的改良型,當初的名字就叫做蘇-27M。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