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譴責恐怖主義應是無條件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7 08:54:35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美國波士頓15日下午發生的連環恐怖爆炸案致三死百餘傷,幾乎瞬間改變了美國人對國家安全形勢的感受。全世界都在關注事情的發展,尤其是美國將如何對襲擊進一步定性,這件事是否會導致美國國家戰略的新調整。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12年前的“9.11”襲擊將美國國家戰略推向反恐,並導致美國發動兩場戰爭。奧巴馬政府在2011年拉登被擊斃後宣布反恐戰爭取得重要成就,“重返亞太”成為美國新的戰略優先。儘管美國並未放鬆國內反恐,但警報聲的確在從美國輿論和很多人的心理上逐漸淡化。

  波士頓的恐怖襲擊在地點和時間選擇上都顯示出惡狠狠的敵意。它是孤立的還是新一撥恐怖主義行動的開始,是美國國內人還是國際恐怖組織所為,它們的每一個答案都事關重大。

  但恐怖主義對攪亂一個國家甚至世界有著驚人的能量,波士頓的爆炸再次證明這一點。發動恐怖襲擊的成本很低,在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一次恐怖主義行動的成功就能迫使一個國家傾力開展全面防範,這樣的防範不僅代價高昂,而且對國家的正常戰略有很大干擾力。 

  美、俄、中、英等大國這些年都曾是恐怖主義襲擊的受害者,恐怖主義在世界範圍內受到總體打壓,然而遺憾的是,它並非每一次、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世界大國也並未在反恐問題上成為持久的盟友,恐怖主義在大國的利益紛爭之間仍能找到喘息的角落。 

  儘管對恐怖主義的定義各國有差異,但殺戮平民是嚴重犯罪,應當毫無爭議。現在的問題是,美英等西方國家常常重視發動針對平民襲擊的“動機”,而且看襲擊的對象是誰。對於發生在西方國家針對平民和公共機構的暴力襲擊,他們都會定性為恐怖主義。而發生在俄中兩國的類似襲擊,西方輿論則總是強調襲擊平民事實以外的因素,並常為襲擊者做道德辯護。 

  被俄中兩國認定與恐怖主義有聯繫的個別組織及其領導者甚至受到西方公開庇護,這進一步傷害了世界各國的反恐合作。 

  而全世界的恐怖勢力有著思想及組織上的串聯,甚至在行動上相互呼應和造勢。西方國家對恐怖主義搞雙重標準、對它細致拿捏所獲得的那點政治好處,根本不夠它們在反過來被恐怖主義拿捏時支付埋單的費用。 

  人類現代化社會的脆弱結構以及技術發展對個人能力的放大,決定了恐怖主義的危害必將是長期的,而且它攪亂社會的能力在越來越大。世界大國決不可讓恐怖主義在大國政治中找到它哪怕最微小的角色。 

  襲擊平民是罪惡的,這應成為全世界的最高“普世價值”,它應拒絕任何關於動機和襲擊對象的區分,對襲擊者的支持言論應在全球輿論場上遭到打壓,持這種言論的人應當被邊緣化。國與國之間的博弈須遠離圍繞恐怖襲擊的爭論,各國無論做什麼,都不應在這個問題上相互拆台。 

  我們在此譴責波士頓恐怖襲擊,譴責它背後的人和組織。我們也希望,當俄中今後發生恐怖襲擊時,美歐的輿論也會同樣這麼做。


    相關專題: 恐怖攻擊 波士頓馬拉松濺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