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活多錢少 服務員:體會不到勞動最光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1 13:05:04  


  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提到“五一”,人們就會想到“勞動”。幾十年來,“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光榮”的口號伴隨著共和國共同成長。

  新華社報道,然而,幾十年過去,面對非勞動性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勞動者權益保護難以到位的現象,勞動的光環似乎正在褪色。我們在向中國夢邁進的途中,如何讓勞動體現應有的價值,讓“勞動光榮”再次唱響,讓勞動者獲得應有的尊嚴?

  身處變革的年代,面對一系列“勞動之惑”,我們該怎樣思考,如何行動?

  “勞動光榮”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

  不久前,一則名為“午休的工人”的照片在網上引發無數感慨。畫面中,2名兩鬢斑白的工人也許太困了,幹脆枕著煙盒席地而睡。從他們穿著的工作服和身上的泥點可以看出,這是兩名建築工人。人們感嘆:中國夢,有時候只是小小的一張床。

  曾幾何時,成為一名工人是多少人的夢想。越苦、越臟、越累,就越受人們尊重;勞動光榮、勞動致富,又是多少人的信念與追求。

  “然而,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由於其他制度沒有及時改革與跟上,以至於現在年輕人越來越重金錢,只樂意當白領。”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紀寶成說。

  他把這種社會風氣歸結為“擁抱資本、疏遠勞動、輕視勞動者”。

  一位在飯店打工的女服務員對記者採訪她如何看待“勞動最光榮”時只能苦笑:勞動最光榮,勞動者也最苦啊!像我們這些臨時工,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每月工資只有1200塊錢,哪裡能體會到光榮?

  “勞動光榮”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

  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王江鬆教授看來,這樣的困惑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相對財政收入和資本收入的比重,在近20年間逐年下降;二是普通勞動者在文學藝術、大眾文化和社會心理中的地位,在不斷滑落和邊緣化,勞動者在經濟政治上日趨弱化的同時,也失去思想文化上的話語權。

  中國社科院《社會藍皮書》(2013)中指出,中國居民收入增速與經濟發展增速並不同步。1979-2011年,中國人均GDP年均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均為7.4%,比人均GDP增速低1.4個百分點。

  近年來,中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也呈現出下降趨勢,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50.7%下降到2011年的44.9%。

  “什麼都漲,只有工資不漲”。坊間的調侃,也是社會現實的寫照。當辛勤勞動不能獲得應有回報,當拿到手中的工資不能提供體面的生活,又怎能讓人體會到勞動的光榮與尊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