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蔡涯棉:先滿足有屋住 再求住大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6 10:25:28  


蔡涯棉表示,必須增加人均居住面積。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住得太細會造成好多家庭問題,社會問題。你可能話咁做(提高人均居住面積)會令土地稅收少,但可能住好點,市民會諗其他方法賺錢,創意多點,或者交稅亦會更多,生產力亦提高,社會進步可以提升質量。”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說。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蔡涯棉認為,政府的目標可以先易後難,“先滿足人人有屋住,然後才諗人人住大屋。” 

  香港文匯報報道,對於政府遲遲未有制定人均居住面積的標準,謝偉銓對此表示理解,因為標準不可以隨便訂,要看社會有沒有資源、人手,土地供應如何配合等。“目前經濟環境可能太多人申請資助,庫房未必頂得順。”還要看對經濟產生的影響,訂太高會不切實際,亦遙不可及,審慎是必須的。

  香港他日若定下人均居住目標,勢必被人扣上“干預自由市場”的帽子。謝偉銓說,自由市場於本港是需要,但向來沒有完全自由的市場,當市場主導未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適度的干預就有必需,以進行引導性,或產生催化作用。

  應重設“置業階梯” 

  謝偉銓認為,現時的置業階梯不足,令市民欠缺往上流動的動力,強調要重新設置“置業階梯”:“只得公屋、居屋、私樓3層肯定唔夠!買樓,一下子跨的門檻太高。”他表示,政府除根據收入去劃分置業階梯,亦應該就年齡層,如長者屋,青年宿舍等。

  對於外界指政府近不斷推出限量地、限呎地等,是在人為製造細單位,與長遠增加人均居住面積的目標不符。蔡涯棉則持不同意見,認為現階段本港供應不足,政府短線的首要任務是增加單位數量,滿足社會需求,故推出細單位並不違增加人均居住面積的原意。

  土地供應不足成阻礙 

  蔡涯棉又說,過去十多年,本港的人均居住面積曾一度提高,但中間有5年以上土地供應斷層,令樓價飆升,發展商為了興建一些市民可以負擔的單位,面積愈縮愈細,300方呎、200方呎都屢見不鮮,情況已經不健康。

  他又提到,現時本港土地供應不足,長遠會阻礙增加房屋面積的道路。雖然政府提出多項增加土地的方案,如填海、發展新市鎮、發展新界東北等,但環保問題成為一大阻力。蔡涯棉說,現在住屋問題已相當迫切,市民應該於房屋與環保中作出平衡,不可一味抗拒發展,只談環保,相信今後市民應懂得分輕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