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正思香港:產業發展缺地缺人,還是缺心?
http://www.CRNTT.com   2013-05-23 01:03:43


90年代開始,香港的經濟環境就出現了歐美式的金融獨大和產業空洞化。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特約評論員 雷諾)從90年代開始,香港的經濟環境就出現了歐美式的金融獨大和產業空洞化。這一點,近年已經是民間的常識,而政府更加早在董建華時代,就已開始嘗試一系列以科技發展為主的產業改革,促進工業。但是,每次都無奈於房產成本高昂,人材缺乏,沒有“長遠計劃”。但是,香港的科技發展真的缺乏這些東西嗎?

  任何地方要大力推動科技發展,就必須有大型的科技研究所,而當中首先需要的,就是放得下大量高耗電機器的研究所建築。如說香港無地,往往就是指政府沒有劃出土地建立這些專用設施。但是,香港雖沒有正統的研究所,卻有上百萬平方呎的空置工業大廈,這些工業大廈空置之前一直擺放高耗電的工業生產設備,而且一般而言地板負重能力良好,只要內外翻新,已經足夠支援材質工程、機械工程、集成電路、甚至汽車引擎研究等等各種工業科技研究甚至小量生產的需要。部份葵湧工業區的廠廈,甚至只要加建以混凝土加強的地庫,連核反應堆研究都應該不成問題。畢竟,科技的成品就是工業產品,其規格亦與工業相似。所以說,香港因為工業北移而留下大量工業土地資源,其實最缺的不是土地,而是願意留在香港工作的高科技知識人材,以及支援這些開發事業的高技術工人而已。

  但是,香港亦真的缺乏這些人材嗎?

  香港各間大學取錄內地研究生總數上萬。香港學界的政治化,更決定了當中的理工學系幾乎由內地研究生主宰。這至少數千名理工科的研究院畢業生,雖然在質量和數量上都不足以跟矽穀和東京等科研中心比拼,但是至少已經解決了初期聚集技術人員的困難。尤其是,香港平均工資仍然遠高於內地,只要以無條件永久居留權、與中學教育界同等學歷職位看齊的工資作利益誘因,已經可以吸引大量在港內地生、甚至內地名校的研究院畢業生留港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