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開煌:誰是我們的敵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5-22 14:50:50


 
  發展兩岸國際共存空間

  文章說,在亞洲新形勢下,第一,要重新確認我們戰略、戰術層次的朋友和敵人之間的複雜而辯證關係:在國際社會中,價值和制度相同或相似的政治體制間,可以是戰略性朋友,反之可能是戰略性敵人,但是現實的利益與戰略上的朋友或是敵人不必然相關,甚至在特定的情況下,可能相反,主要的標準是不妨礙我們自己的利益,所以1992年日本天皇可以率領龐大的經貿團到北京慶賀建交20年,2013年日本也可密使單獨赴朝,協商日本被綁人質事件,不顧大局而單獨行動;反之韓、日在竹島上可以爭執不下;俄、日在北方四島可以針鋒相對,但都不妨害彼此之間在其他領域的合作。

  面對未來的亞洲形勢,我們也必須理解,在維護我們的實質利益時,敵人和朋友在戰略上和戰術上不完全一致性,戰略上的朋友可以增加我們心理上的自信,但不一定符合現實的利益,所以在戰術上我們必須保持擇友辨敵的行動自由,才能有效維護我們的利益。換言之,我們的主體意識也必須調整為保護我們的制度、價值和領土、領海和主權,我們敵情意識是誰犯我誰是敵人,所有武裝力量的敵情觀念,教戰手冊也必須相應調整,才能有效因應未來變局,保護全民利益。

  第二,在心態上逐步調整目前中美關係下的兩岸關係,向亞洲新格局下的兩岸關係移動。長期以來,我們對兩岸關係的思考,都局限在中美關係的框架之下,縱使有日本因素、東南亞因素,也是服從於中美關係的框架,在此框架之下,我們自己的利益就必須依附在兩大的某一方,從而我們的利益未必是我們真正的利益,而是依附他人利益之下的利益,加上我們單一“敵情觀”,這就是我們的主體性表現出來也是一種被自己扭曲的主體性,一方面是自願受虐,另一方面神經敏感而自大,結果我們反而深受兩面的操控,永遠地不正常。

  文章說,其實環顧亞洲,我們反而可以正視自己,重新確認我們的身分,從經濟表現到政治制度、社會活力、文化創造力,我們根本不必自卑,當然也不會自傲;是以重新審視我們的價值,我們離不開亞洲的身分、認同也必須以亞洲出發,那麼在亞洲面臨重整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好好的思考如何體現自己的存在;為了生存在現行國際法的保護下,我們建構自己主體性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不惹事也不怕事。

  第三,充實“一中框架”下的兩岸國際共存,兩岸關係自2008年以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奠定了兩岸和平的契機。然而,我們也發現,在亞洲地區相關國家也都毫不猶豫地利用“九二共識”的間隙,繼續挑撥兩岸關係,製造兩岸新矛盾,以便從中得利,我們與日本的漁業協議,台方竟允在釣魚島經濟海域負責驅趕大陸漁船,到菲政府藉“一中原則”拒絕官方致歉、賠償,站在他們的立場,準確利用對手的內在矛盾,增加自己的利益,這是外交的本質。但我們也感受到“九二共識”並不能自動解決我們的國際存在。

  文章說,為了因應亞洲的新局,兩岸必須在國際社會中盡早尋找出“一中框架”下共同存在方式, 這是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極重要一步,兩岸之間一旦有了這樣穩定的安排,就可以不受其他國家在兩岸問題上的利用和訛詐,同時也減少我們在區域存在的成本和風險,所以兩岸的政治對話應以此為主要的訴求,尋找可行之策,以便我們透過在兩岸之間的對等,展現我們在亞洲的主體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