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專家:中國軍機產能全球居首 將趕超美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2 16:03:34  


殲11B戰鬥機
  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俄政治與軍事分析研究所副主任亞歷山大.赫拉姆奇辛在5月22日出版的《軍工信使周刊》上刊文,對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情況及實力進行了分析。

  據人民網援引俄羅斯軍工信使網21日報道,赫拉姆奇辛指出,中國空軍的整體實力在最近10餘年內提升迅速,老式的殲-5和殲-6已全部退役,殲-7也逐漸轉入二線,取代它們的是大批現代化的國產和俄制第四代戰機。他同時還強調稱,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作戰飛機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位,而且其配備的飛機型號也與空軍相同,因此,在評估中國空軍的實力時還必須同時考慮到規模龐大的海航部隊。

  裝備快速更新的中國空軍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仍裝備有數百架早已過時的殲-5(米格-17)戰鬥機。即使是在本世紀最初的幾年中,殲-6(米格-19)仍是中國軍方裝備數量最多的機型(超過半數),而殲-7(米格-21)在當時還曾被視為相對較新和現代化的戰機。不過,在最近十年中,中國空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其他軍兵種一樣,也經歷了一場驚人的全面蛻變,前者所裝備的戰鬥機在性能上取得了跨越式的提高。

  老式的殲-6戰機已在三年前全部退役。不過,其中約有2000架目前仍處於封存狀態,種種跡象表明,它們已被改裝為無人攻擊機。而各型殲-7的裝備數量雖然仍高達700—800架,但它們正在退出一線。雖然中國目前仍在生產該型戰機,但新下線的飛機僅用於出口。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今後不會恢復向本國空軍提供殲-7。中國人還在殲-7的基礎上研製出了專門針對出口市場的第四代輕型戰鬥機——JF-17(目前已裝備巴基斯坦空軍)。考慮到殲-7所具有的廉價性和較高的機動性,其在歐亞地區未來爆發大規模戰爭時仍有望發揮數量上的優勢。

  除此之外,中國軍方目前仍裝備有約200架殲-8型戰鬥機。在今後的10—15年內,這些戰機可能會被全部封存或是拆解。

  從1992年開始輸入中國的蘇-27系列戰鬥機無疑是中國空軍邁入“新時代”的標誌。中國最初先是從俄羅斯進口了76架蘇-27SK/UBK,之後又根據俄方的許可自行組裝生產了105架並重新命名為殲-11A。根據中俄雙方最初簽署的合同,中方總共向俄方訂購了200套用於自行組裝蘇-27的組件,但在完成105架戰機的生產後,中方便拒絕繼續履行合同。此舉使多家參與履行該項合同的俄羅斯企業遭受損失。從2007年起,中國開始批量生產未獲俄方授權的仿制版蘇-27——殲-11B。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