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城鎮化要力避“居住隔離” 助農民工融入城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7 11:27:27  


 
  在西方國家,作為一種與城鎮化相伴而生的“城市病”,居住隔離現象嚴重阻礙了社會群體間的良性互動,固化和放大了種族、階層之間的對立情緒,向來被視為社會穩定的嚴重威脅。在美國,居住隔離被認為是種族對立的基本景觀反映,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裔聚集的貧民區,向來是高犯罪率和其他社會問題的代名詞;在法國2005年爆發的大規模騷亂中,巴黎市郊的中東、北非移民聚居區等“敏感街區”,是主要策源地和重災區。無獨有偶,作為2011年倫敦大騷亂主要策源地的托特納姆大區,也是倫敦最大、最為集中的保障房和外來低收入移民聚居區。

  隨著中國城市居住隔離現象的逐漸顯露,其弊病也開始顯現。一方面,居住隔離成為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巨大屏障,也阻斷了不同階層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另一方面,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往往也是公共管理的末梢部位,容易滑向“問題街區”,甚至成為滋生犯罪和群體性事件的高危區。

  從一些國家的教訓來看,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疏導治理,城市的居住隔離現象將有可能固化。因此,為了社會和諧以及城鎮化的健康推進,應構建相應的治理與緩解措施,如城市規劃中強調公共利益本位的回歸、強化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倡導多元混居的異質化社區、制定合理的人口容量和分布戰略等。另外,在保障房政策推進過程中,應避免將各類保障房集中於某些特定區域,人為形成新的居住隔離。目前,國內一些城市將保障房選址於商品房聚集區,同時在一些商品房樓盤中混入部分保障房,這種區位和樓盤的雙重“插花”式布局值得總結推廣。

  總體而言,多元混居的異質化社區,應該成為城市的基本居住格局。它包括社會階層、土地使用功能及建築樣式三個基本層面的混合,本質上是為階層間的良性互動搭建公共平台,對於治理居住隔離具有最直接的政策意義。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講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