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媒:中印“帳篷對峙”為何沒有鬧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30 10:29:18  


 
  中印雙方的外交溝通迅速取得進展。5月5日,中印軍隊後撤,結束了長達三周的對峙,恢復了4月15日以前實際控制線存在的狀況。路透社報道,印度軍隊從對峙點後撤了約一公里。5月20日發表的“中印聯合聲明”指出,在邊界問題解決前,中印將共同努力,根據已簽協定,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進一步確認了中印雙方謀求管控邊界分歧的共識。

  據《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5月7日報道,中印沿實控線恢復原狀,不僅是雙方從德普桑撤走部隊,還包括印方放棄拉達克楚馬地區的一個要塞。中國軍隊4月15日搭建“帳篷”營地後,印度也加緊整固楚馬要塞。《印度快報》報道還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雖然印中兩軍都撤回原營區,但有關楚馬的條件是關鍵。中方明確向印方表示,印軍必須放棄楚馬要塞。

  印度在楚馬地區修建哨所,是近年中印邊界摩擦的一個焦點。印度在楚馬的哨所,本為季節性。夏季為印度控制,冬季為中國軍隊控制,其哨所設施冬季會被中國軍隊拆除。2012年,印軍試圖將楚馬哨所永久化,中國軍隊高度警惕並加強了對該地區巡邏。這也是此次“帳篷對峙”的重要誘因。

  中印關係在“帳篷對峙”面前,為何能實現從危到機的輕鬆轉身?

  首先,中印雙方邊界問題是個歷史遺留問題,1962年兩國邊境衝突後,兩國擱置爭端已有半個世紀。中印西段邊界爭議的阿克賽欽地區和東段邊界爭議的藏南地區(即麥克馬洪線)均與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有關。繁雜的歷史因素加上現代國際關係的“主權”理念,要釐清2000公里的邊界線並非易事,雙方歷經15輪談判也沒有找到解決方案。

  中印1962年爆發的邊境衝突是雙方的一個心結,尤其被印度陸軍視為恥辱。即使回首那場小規模的戰爭,也可以看到這是兩個鄰國之間發生一場有限戰爭——持續時間短,投入戰鬥的部隊少,中國還歸還了印軍的俘虜與武器,這與中日歷史上的全民族戰爭不可同日而語。

  正視現實,中印都沒有能力徹底解決邊界問題。雙方半個世紀以來形成的共識是,維持現狀對雙方都有利,兩國還為此還建立了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即使出現“帳篷對峙”,兩國政府也會採取措施降溫。雙方的對話機制也為防止衝突升級提供了制動閘。

  其次,中印“文官統軍”的體制對遏制衝突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與軍人政府或軍方掌握實權的國家不同,中印軍隊都受文官政府(執政黨)節制。印度建國之後除了英迪拉.甘地執政時期曾實行緊急狀態,民主體制一直比較穩定,與經常發生軍事政變的鄰邦巴基斯坦大相徑庭。中國強調“黨指揮槍”,解放軍雖有少數少壯派軍官頻頻發出強硬言論,但是軍隊高層更強調絕對服從——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一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