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危中尋機,理性看待中國經濟減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1 08:48:43  


  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法國《歐洲時報》5月31日載文《理性看待中國經濟減速》,摘要如下: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在全球危機之際的優異表現,已經讓世界習慣於將中國經濟視為未來走向的風向標。但近期因為熱錢湧入、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國際金融界紛紛唱衰中國經濟。5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更不約而同調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難免讓人憂心中國前景。

  事實上,此種“唱衰”並不完全是壞事,特別是兩大權威機構給出的降低預期理由,恰恰可以讓中國決策者們看到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在“危”中尋“機”。

  對於單純的數字下降,並不值得格外擔心。IMF和OECD在調降後給出的數值分別是7.75%和7.8%,而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已經將2011年至201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多年來的最低值7%。2012年,中國官方更將連續多年的“保八”目標調整為7.5%。而設定這樣的發展目標,正是向外界傳遞出主動減速的信號,表明未來中國將更加重視經濟發展質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因而,世界應當學著不再僅以增長數字作為判斷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依據。

  但須注意的是,除了因全球不確定性環境之下中國出口下滑與內需走軟,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著重表達了對中國社會融資規模過快增長的擔憂,並稱控制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長是目前的當務之急。據他稱,目前中國政府債務總額已經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而2012年這一比例僅10%左右。這同樣是惠譽等評級機構此前唱空中國的主要理由。

  債務風險,已成為全球經濟的“天敵”。美國的次貸危機直接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而歐洲至今未能走出債務危機的陰霾,多個國家深陷泥淖而無法自拔。有了前車之鑒,中國需防止重蹈覆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