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評論:大火“烤”問中國發展底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5 11:01:45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六月是中國官方啟動的“安全生產月”。不幸的是,在這個本應“安全第一”的月份的伊始就發生了數起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安全生產惡性事故,讓人欷歔,不能不痛定思痛。

  新華社今天發表評論指出,一個配電箱短路就讓全世界最大的糧庫之一的中儲糧的萬噸糧食毀於一旦。中石油大連石化發生四年內的第六次爆炸,這樣的頻率即使在安全生產重災區的石化行業也屬罕見。通常不被列入高風險的禽業公司因為液氨泄漏導致大火讓120人殞命。

  不到一週內三起事故如此之密集慘烈,觸碰到人們對此類事故可容忍的底線。或許有其偶然性,但是其中暴露出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發展和安全尚難調和的複雜矛盾又暗示了其必然性。無論如何應該認識到:突破了安全的底線,發展的果實遲早會功虧一簣。

  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裡,糧庫可謂保證糧食安全的堡壘,安全責任不可謂不重大。像中儲糧這樣的大公司,僅僅因為配電箱短路就導致了一場持續數十個小時的火災,其背後必然存在管理渙散、措施執行不力等多重積弊。

  大連石化在安全事故上可謂“累犯”。其快速發展的煉油能力是事實,但近年來從大連灣接連傳來的爆炸聲和隨之落下的“石油雨”也是事實。兩年前的悲劇讓大連犧牲了一名消防員,這一次已造成兩人死亡,兩人失蹤。究竟是什麼樣的管理漏洞讓類似悲劇在同一地點反復上演?大連石化還經得起幾連燒?

  吉林省寶源豐禽業公司的安全生產現狀或許是中國許多中小企業的代表。為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漠視安全生產規範,最終釀成大禍。

  中儲糧和中石油都是重量級國企。較之民企,他們本應有更雄厚的實力去消化安全生產的成本,以及擁有更精確的管理手段和資源來確保安全。但卻事與願違。

  這些事故無論發生在國企還是民企,其實都凸顯了補齊安全生產“歷史欠賬”的速度趕不上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的現實。

  中國在過去三十多年經濟高度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成績,也付出了代價。今天的中國已經意識到平衡、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卻不能忘了安全的底線。發展說到底是人的發展,如果不能換來對個體生命更多的珍視和尊重,反而引發死亡和環境污染事件,發展的意義又從何談起?

  要做到這些任重道遠。企業並非沒有安全生產的意識,但是面對擴大產能帶來的利益,加上對發生事故存在僥倖心理,都給悲劇的發生創造了空間。

  如今,大型工業項目尤其是重化工項目的上馬正受到更多的民意質疑。企業尤其是國企若不關注民眾的環境訴求,甚至連基本的人身、財產安全都不能保證,其今後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中將更難取信於民,甚至抹殺其過去為樹立正面形象做出的積極努力。

  作為監管者,政府更不能被個別納稅大戶企業“牽著鼻子走”,不能在安全監管上缺位。否則,彌補事故帶來的傷害遠比拉動幾個百分點的GDP要付出更大代價。

  雖然中國已放慢經濟發展的步伐,但它仍處在工業化的中後期,工業化亦是“新四化”中的重要一環。發展與安全的矛盾是發展與生態、資源等諸多對矛盾中的一對。中國距離完全實現工業化還有距離,如何妥善處理這些矛盾將一直伴隨著中國的工業化之路。

  守住安全發展的底線需要依賴強大的政治壓力,這需要進一步完善、規範問責制度,對出事企業和瀆職官員“殺一儆百”。同時,要結合市場經濟手段,建立激勵機制,讓守得住安全底線的企業和行為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