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嘎瑪寺:活佛轉世始於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0 09:16:37  


嘎瑪寺(網絡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解決教派和活佛傳承問題的一大創舉。西藏昌都嘎瑪寺作為藏傳佛教史上首創活佛轉世制度的第一寺,久隱深閨,卻聞名於世。

  據新華社報道,嘎瑪寺,也稱“嘎瑪丹薩寺”,由噶舉派高僧堆鬆欽巴於1185年創建,為早期噶瑪噶舉派宗教政治活動中心,也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祖寺。

  記者日前從西藏昌都縣出發,溯瀾滄江支流扎曲河而上,車行百餘公里,直到縣城最北的嘎瑪鄉,沿著白西山麓百轉千回之際,這座滄桑古剎便奪眸而入。

  午後的嘎瑪寺寧靜安詳,山中流水潺潺,鳥鳴啾啾,偶爾有一兩位年邁的藏族老阿媽手拈佛珠踱步山間,間或有一二著絳紅色僧衣的僧人悠遊漫步於大經堂前。當地人告訴記者,因其祖寺地位,歷代噶瑪噶舉派活佛的轉世靈童坐床前,會在嘎瑪寺舉行象徵宗教地位的黑色金邊帽戴帽儀式,廣大信徒也多以能朝拜此寺為心願。

  據報道,寺廟依山而建,以高三層、木石結構、面積達2240平方米的措欽大殿為主體,築殿飾彩,鏤金雕玉,以歇山式琉璃瓦為屋頂,房檐形如鬥拱承托。周圍歷代噶瑪巴的臥房、強巴佛殿和大經堂等建築錯落有致。由於年代久遠,嘎瑪寺的部分古建築有些殘損。西藏昌都地區文物局局長永宗達瓦告訴記者,為確保寺廟保持昔日風采,投資205萬元的嘎瑪寺修繕保護工程已於2010年7月啟動,維修內容包括防水處理、古建築加固等,今年年底有望正式完工。

  報道稱,寺廟飛檐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建築風格,造型新穎,和諧統一。其中,獅爪形飛檐為藏族工匠設計,龍須形飛檐和象鼻形飛檐,則分別出自漢族和納西族工匠之手。就此,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以“不改變文物原貌”為原則,針對不同飛檐制定了細緻的差異化修復方案,並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在施工現場嚴格把關。

  “嘎瑪寺是噶瑪噶舉派在藏東地區留下的一座藝術寶庫。”永宗達瓦說,寺內不僅供奉著目前藏東最大的泥塑彌勒佛像,百年傳世唐卡以及珍貴佛像、瓷器等文物也比比皆是,因此,施工團隊對各類文物都做了嚴密的防護處理。

  “修繕保護工程完工後,寺廟僧眾的生活環境以及信教群眾的朝佛環境將得到改善,屆時,廣大遊客也能一睹這座深山古剎的神秘風采。”永宗達瓦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