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棱鏡”事件暴露美霸野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0 13:27:06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盡管世界上稍有互聯網常識的人都知道,互聯網根服務器絕大多數都設在美國,成為其巨大的戰略優勢,但在“棱鏡”事件曝光前,善良的人們還是無法想像,美國的偷窺行為竟骯髒到如此程度。驚詫憤怒之餘,人們有必要回顧與反思一下近年來美國在互聯網上的種種反常舉動。 

  賊喊捉賊

  據美國中情局前職員愛德華.斯諾登爆料:“棱鏡”計劃始於2007年的小布什時期,美國情報機構一直在九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中進行數據挖掘工作,從音視頻、圖片、郵件、文檔以及連接信息中分析個人的聯繫方式與行動。監控的類型幾乎包含互聯網上的一切行動:信息電郵,即時消息,視頻,照片,存儲數據,語音聊天,文件傳輸,視頻會議,登錄時間,社交網絡資料的細節。

  大公報刊登復旦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蘇虹與國民黨中委何溢誠聯合撰寫的文章稱,美國這種全方位的窺視,顯然已不僅僅滿足於“裙底風光”,而是強盜式的生吞活剝。或許正因為自己行為不端,並懷疑別人,甚至自己的妻子也會偷情,因此,2010年起,美國導演了一齣所謂“互聯網自由”的鬧劇。2010年初,美國政府藉口“穀歌事件”向中國發難,希拉裏在1月27日發表了第一次“互聯網自由”演講,美國國會在隨後的2010年預算中,批準撥款3000萬美元“用於對中國、伊朗和其他國家的網絡審查作鬥爭”。2011年1月27日,希拉裏在第二次“互聯網自由”演講中,有感於推特、臉譜等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在伊朗、突尼斯和埃及事件中所起作用,力主通過推動“互聯網自由”來強化美國的主導作用,進而在網絡世界拓展美國的利益。今年年初開始,美國更是謊稱“遭外國黑客攻擊”,並炮製了“中國黑客部隊”,隨後,美國網絡戰司令部司令亞歷山大宣布,新增40支網絡部隊,且13支是用來進攻的。

  中國人素以與人為善著稱,即使發生了“棱鏡”事件,許多人甚至仍然不願以最壞的惡意推測美國,但現實就是如此無情。更令人驚訝的是,美國情報官員、國會議員甚至美國前副總統切尼竟然誣稱斯諾登是受中國收買的“外國間諜”,企圖將中國拖下水。這種倒打一耙的做法,隻能讓人從無語到不齒了。

  據媒體披露,耗資20億美元的“棱鏡”項目,還有一個強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存儲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資料,據以前在美國國家安全局是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數學分析師分析,位於猶他州那些服務器的容量大得足以儲存未來100年整個人類的電子信息。不僅如此,面對浩如煙海的電子信息,美國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專門程序自動鏈接不同形式的數據,並對其進行分析處理。而支撐這一程序的正是目前炙手可熱的“大數據”。

  文章稱,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進入2012年,大數據(big 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正如《紐約時報》2012年2月的一篇專欄中所稱,“大數據”時代已經降臨,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將日益基於數據和分析而作出,而並非基於經驗和直覺。

  “大數據時代”的憂思

  美國前中情局長彼得雷烏斯曾對“大數據”特點解釋更為通俗,他說,舉個例子,這裏有人剛買了東西,那裏有人剛打了一個電話,表面上兩者可能沒什麼關係,但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就可能發現這裏涉及海關與移民問題,兩者是有聯繫的。彼得雷烏斯說,中情局和情報界的同仁們必須學會在“大數據”的汪洋大海中“遊泳”。事實上,我們必須是世界一流的“遊泳健將”。當我們“分享”基於互聯網基礎上的“大數據”帶來的種種便捷時,原來我們還要承受如此犧牲個人隱私的代價,並且,這種犧牲從平民到總統,無一能倖免。

  文章最後說,被窺視的人們啊,你要有所警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