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京育:兩岸避談軍事互信 和平發展失保障
http://www.CRNTT.com   2013-06-26 00:18:22


 
  張京育分析說,從目前海峽兩岸領導人所宣示的原則來看,大陸方面強調互信的基礎是一個中國原則或是一個中國框架,並希望雙方能透過政治對話來探討“國家尚未統一前特殊情況下兩岸政治關係合情合理”。台灣方面則強調正視現實,亦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主權重疊,治權互不隸屬的政治現實。正視並尊重現實,雙方的交流、合作、協商才有堅實的基礎。兩岸領導人應通過適當的管道,加強溝通,就這些比較空乏,抽象的概念準則,裝填比較具體,可操作的內容,以便形成互信基礎的共識,消除或減少彼此的歧見。

  此外,張京育建議,除了長程,終極互信建立的探討外,中程互信亦即保障兩岸和平交流,和平合作階段的“和平協議”,亦應提上探討的日程。和平協議的研商與簽署就是一項鞏固和平,累積互信的基礎工程。和平協議的達成與實踐必能增進雙方政治互信的效果。

  他說,在和平協議未達成前,雙方應考量軍事安全互信協議。至少在衝突防止與衝突管控兩方面要未雨綢繆。像海峽中線的概念,軍事演習事先通報,船舶碰撞和其他意外事件的處理,熱線溝通、軍方人員互動等,都是可以進一步探討的課題。避免戰略與戰術的誤判,促進台海和平的共識,必能收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的效果。

  在具體施政上,我們不要忘掉“外交是內政的延長”這一概念的啟示,也就是海峽兩岸內部的施政作為,非僅直接作用於各自內部的人民,也影響海峽另一方人民的是非、價值和利害判斷,最終對兩岸互信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例如台灣方面過去曾採取過的一些去中國化的教育、文化政策;“正名”、“制憲”等政治舉措都嚴重損害、衝擊兩岸關係,動搖兩岸互信。大陸方面對憲政、民主、人權、法治兼顧下處理維護問題,如何對待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學術自由、人民的知情權,如何看待異議分子、基本人權與環境保護的倡導著,都深受台灣地區人民和海外華人的注目,也會涉及到他們對大陸執政者和政治體制的評價和信任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