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源潮:發達國家要為富有道為富有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8 18:59:52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中國網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源潮今天出席“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長、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在北京召開,各國智庫專家、政界人士和企業家以“新格局、新合作、新發展”為主題開展研討交流,我代表中國政府向參加智庫峰會的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當前,全球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孕育著新的突破。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全球總體呈現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世界仍然很不安寧,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世界和平發展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對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來說發展仍然是頭等大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在持續顯現,主權債務危機反覆衝擊市場信心,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如何增強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活力,實現穩固復甦,需要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合力。我們認為,結構轉型、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世界經濟走創新之路擺脫危機的最現實可行的選擇。

  下面我分幾個面來講講我的觀點。

  第一,轉型創新發展。2008年以來發生的金融海嘯和經濟萎縮實質是全球化危機,是經濟全球化自由無序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現象。20世紀後期,經濟全球化大潮席捲世界各個角落,以市場全球化為基礎,生產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資源全球化、勞動全球化此起彼伏,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但是,在全球化進程中,國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的增長格局大大不同於原先世界資本和財富的分配格局。一批原先發展後進的國家成長為新興國家,一批發達國家出現了大規模的資本轉移和產業轉移,還有一批不發達國家被進一步的邊緣化,使原來就很不平衡的世界經濟更增加了失衡的因素。全球化當中,借貸支撐消費、出口主導投資的增長方式逐漸導致了生產與消費、投資與需求的地區錯位,並且最終造成了由信貸過度膨脹導致的金融危機和由投資過度膨脹導致的生產危機。因此,原先的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式,包括金融投資方式、生產貿易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市場消費方式都要做調整和轉型。縱觀歷史,危機、復興、調整、復興交替貫穿世界經濟發展的全過程,靠轉型發展走出危機是市場經濟的一條基本經驗。上個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引導美國走出經濟大蕭條。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主要國家通過信息化技術的突破改造傳統產業,走出了石油危機造成的“滯脹困境”。新世紀以來,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擺脫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世界經濟再次進入危機以後的轉型調整期,各主要經濟體都在加快調整轉型,謀求建立經濟科技競爭的新優勢。美國積極推進再工業化,歐盟實施“歐洲2020戰略”,新經濟體紛紛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