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寬進嚴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5 17:08:52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中國工商總局局長張茅5日透露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最新進展情況:《關於改革註冊資本登記制度實行“寬進嚴管”的方案》已起草完成並上報國務院。方案所涉及的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等內容,將使中國的創業“門檻”大幅降低。

  新華社報道,今年3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提出要改革現有工商登記制度。而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被認為是這項改革的兩項核心內容。

  據張茅介紹,目前工商部門正在抓緊進行改革的頂層設計,除已完成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外,今年9月底前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就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提出工作方案,並據此研究制定“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的實施意見。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註冊資本、經營範圍、企業名稱等登記條件隨之放寬。”張茅說,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註冊資本一直是中國許多創業者難以跨越的“門檻”。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創業者申領營業執照將不再需要登記實收資本,不用再提供驗資證明文件了。

  記者在正在進行改革試點的深圳市看到,新版營業執照上已不再記載“實收資本”等內容;而在東莞市,雖然執照版式未變,但“實收資本”一欄允許為“零”。

  “這意味著,申請企業登記不用再為註冊資本發愁了。如果參照國際慣例,企業股東承諾認繳多少就是多少,理論上一塊錢也可以辦公司,經營者風險自擔。”長期從事企業註冊登記工作的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幹部周虹說。

  “先證後照”則是當前中國創業者面臨的另一道“門檻”。

  現行制度下,創辦一個企業往往先要到主管部門取得行政許可證,才能到工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這就是所謂“先證後照”。在等待許可過程中,因為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創業者往往難以開展招工、洽談、簽約、貸款等企業前期籌備工作。

  “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後,除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外,創業者只要到工商部門領取一個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要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仍然要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但在等待許可期間,創業者可以著手開展一些籌備工作,這就為企業先期發展爭取了大量時間。

  今年以來,廣東深圳、珠海、東莞、順德等地,已率先開展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試點工作。其中,深圳、珠海依託特區立法權,立法先行,改革突破較大;順德、東莞通過出台地方政府規範性文件,也在現行法律法規框架下發揮出最大改革效應。

  “總體來說,各地均通過改革大幅降低了準入門檻,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據廣東省工商局局長盧炳輝介紹,今年3到5月,上述四個試點城市新設市場主體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33%、76%、25%和20%,其中,深圳、珠海新登記主體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反映了改革對興業創業的帶動作用。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而言不是監管職責的弱化,而是對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張茅表示,“寬進”之後更要“嚴管”。對於政府部門而言,將從“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寬準入嚴監管”;對於企業而言,進入這個“門檻”後一旦違規失信,所付出的代價也將更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