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美最高“網管”對話 期待共建網絡安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0 15:13:23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10日舉行。作為其“前奏”,中美網絡安全工作組首次會議已提前展開。在“斯諾登事件”仍在演化之際,國際輿論希望,中美最高“網管”對話能為共建網絡安全注入正能量。

  新華社報道,中美網絡安全工作組首次會議共為期4天,雙方將提出各自有關網絡安全方面的擔憂,併為今後雙方開展合作定調。

  中國方面多次提出,希望在聯合國等多邊機制的框架下,建立一套共同遵守的規則,以約束當今世界愈演愈烈的網絡攻擊行為。

  儘管網絡安全是中美戰略關繫領域中的“新問題”,但近來卻牽動了雙邊關係中的敏感神經。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去年就曾預測,“網絡安全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在未來幾年中將快速增長”“將成為中美摩擦的一個主要源頭。”。

  這份報告指出,網絡安全對現代國家的潛在破壞性已經不亞於核武器。而由於網絡攻擊難於防範,很多國家都傾向於以攻擊性手段避免自己在網絡安全領域處於單方面的劣勢。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這種行為的底線在哪裡?

  “目前國際上仍以2011年簽署的《布達佩斯網絡犯罪公約》,來協調打擊網絡犯罪。但這個公約是在歐盟和部分發達國家範圍內簽署的,早已不適用於當今世界的網絡環境。而且,該公約沒能反映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網絡技術之間的差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信息與社會研究所副所長唐嵐說。

  他表示,中美網絡工作組之間的對話,雙方都表現出了積極的姿態。這表明中美願意從戰略層面就網絡安全進行磋商,不讓網絡安全問題損害兩國政治、經貿關係。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沈逸認為,中美之間要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中美網絡關係,須確立網絡空間“相互確保安全”的理念。在戰略層面達成共識後,下一步應是中美相關部門建立一個網絡攻擊信息互享機制,並通過這一機製表達各自訴求。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吳承榮預測,中美在網絡安全合作,除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領域外,雙方在涉及網絡安全的“公害”和“民用”領域尚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包括打擊跨境網絡犯罪、網絡恐怖組織活動、跨境金融犯罪、大規模的黑客病毒事件的阻斷、追溯和調查等。

  他解釋說,隨著跨國界的網絡恐怖組織和各種犯罪愈來愈多,跨境監管難取證、調查難,都為雙方的網絡安全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尤其目前的一些黑客組織不帶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和國家色彩,需要雙方互相協調共同打擊。

  “在網絡恐怖活動中犯罪分子所使用的電腦IP地址往往跨越國境,因此很難查出幕後策劃者,這更需要通過國際合作提供協助。目前,世界各國在網絡安全方面還沒有建立健全的合作機制,有效打擊網絡恐怖活動還需要各國政府之間的密切合作。”他說。

  早在2011年,中國就連同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常駐聯合國代表,聯名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世界各國儘早達成信息和網絡空間行為的國際準則。而同年,美國也發佈了《網絡空間國際戰略》。據媒體報道,美國宣稱該戰略的目標是“使網絡空間有一個開放、可共同使用、安全和可靠的未來。”

  “中美兩國在網絡安全方面的共同需求,已經構成了兩國進行相關戰略與技術合作的堅實基礎。”唐嵐說。

  此前有媒體報道,根據中國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日前公佈的2012年網際網路網絡安全報告,該年遭到黑客襲擊的網站超過5萬個,其中有3000餘家政府網站,比上年分別增長213.7%和93.1%。

  作為網際網路技術的發明國,美國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全世界有13個根服務器,其中10個放置在美國。根服務器負責全球網際網路域名根服務器、域名提盒和IP地址的管理。此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等通信運營商,以及中國多數金融機構的軟硬體也都來自美國。

  “美國更應該意識到,其在網際網路安全領域地位越高、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多。”唐嵐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