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棱鏡門”:美國是否會給世界一個交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4 13:13:46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美國“棱鏡”項目曝光者斯諾登日前在莫斯科機場會見俄羅斯和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及官員,表達希望在俄羅斯尋求避難的意願。

  斯諾登的命運值得關注,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人們的面前:美國會就“棱鏡門”給世界一個交代嗎?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情況看,美國在這一事件上只是在堅持自己的說辭,並無道歉和懺悔之意,但其他國家必然會提高警惕,進一步重視網絡通信安全。

  美國難以主動改變

  觀察家們認為,儘管面對著各方的抗議和質疑,但美國在“棱鏡門”問題上不會輕易讓步,難以對情報部門工作做出實質性調整。

  到目前為止,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克里和情報高官等都在為“棱鏡”項目辯護,其理由主要集中在三點:該項目不針對美國國內民眾,只針對海外目標;它經過美國立法、司法、行政三方批准和監督;項目對反恐情報蒐集有功,惠及美國盟友。

  分析人士指出,在“只針對海外目標”和“反恐”這兩大“賣點”護航下,奧巴馬政府在國內面臨的壓力很小。除了少數議員要求檢討秘密監控項目對國民隱私的侵犯,兩黨陣營主流派此次難得放下在國內議題上的黨派分歧,一致力挺“棱鏡”項目。這令奧巴馬並不急於給國際社會一個說法。

  美國“內外有別”的秘密監控準則早有傳統,美國公眾更關注自己是否淪為秘密監控目標,而針對海外目標的監控則另當別論。

  《外交政策》首席執行官及撰稿人、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所專家羅特科普夫指出,美國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儼然罹患“後9.11時代偏執狂”,但凡面臨任何恐怖威脅的可能性,寧願無視美國法律和國際協議。

  美國在秘密監控方面很難進行大的改變。法國網絡專家馬納克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美國,對國際通信等進行的廣泛監控已成為一項巨大的“生意”,將近500萬美國人的工作與“國防秘密”有關,其中包括50萬私人承包商。許多私人公司因為這類監控業務而獲得了蓬勃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