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亞洲需要什麼樣的“鄰里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6 14:16:58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近期,亞太地區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個別國家狐假虎威,挑起與中國的海洋領土爭端,企圖將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還有個別國家罔顧歷史,蓄意渲染“中國威脅論”,為自己大肆採購軍備、增加國防預算製造口實,在右傾的道路上越滑越遠。凡此種種,導致亞太地區不安定因素增加,太平洋暗流湧動。

  新形勢下,亞洲國家如何處理好“鄰里關係”?不妨從古代諺語中汲取智慧。

  古話說,鄰居是無法選擇的。於國家言,尤是。敵友可以選擇,社會制度可以選擇,鄰國無法選擇,誰也不可能搬到地球的另一端。亞太各國是注定的命運共同體,本地區的繁榮與穩定與每個國家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古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和睦親善、守望相助尤可貴。對於鄰里糾紛,應堅持通過對話增信釋疑,妥善處理,避免把問題搞大,關係弄僵。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積澱,形成了中國“仁善睦鄰、立己達人”的待人之道。譬如,1997年金融危機席捲亞洲,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同東盟貿易與投資穩定增長。面對個別國家處理與中國海洋權益爭端時的“不淡定”甚至挑釁,中國始終堅持對話解決。

  個別國家插手地區爭端,製造緊張氛圍,目的真的如其宣稱是為了維護地區和平,還是為了確保軍事存在,維護自己的影響力?地區動蕩和不安最終損害的是每個亞太國家的共同利益。大家要擦亮眼睛,不能迷失方向。

  古話說,有好籬笆,才有好鄰居。國有國界,鄰有鄰線。相互尊重彼此的邊界,鄰里才能和睦相處。中國作為世界上陸地邊界線最長、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已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2個陸上鄰國通過談判徹底解決了邊界問題。事實證明,主權國家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完全可以妥善解決邊界問題,成為守望相助、共同發展的好鄰居、好夥伴。

  簡言之,和睦的鄰里關係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雙方相向而行。面對矛盾和分歧,我們應以地區穩定和發展大局為重,堅持平等互信、對話協商、積累共識。讓我們齊心協力,不要讓“亞洲世紀”變成虛無縹緲的預言!

  (消息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