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安倍的外交:只“互惠”不“戰略”是妄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9 11:51:27  


  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在執政的日本自民黨-公明黨聯盟拿下參議院選舉後,“加強版”安倍一邊宣稱中日關係“最重要”,希望和中國共同努力克服兩國間的難題,一邊在領土、修憲、強軍等問題上卻毫不嘴軟,甚至更加強硬,右轉趨勢更加明顯。

  錢江晚報報道,那麼,安倍政府在“武功大增”之後,對華外交究竟會向何處發展?各種跡象表明,安倍政府將帶領日本加速右轉,這會對中日關係和東北亞局勢帶來怎樣的衝擊?中國的和平崛起是否會受到影響?美國又會採取何種態度?記者就此採訪了本報國際問題顧問、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張國慶等學者,對此進行深度解讀。

  安倍只想和中國“互惠”

  卻不想“戰略”

  安倍在2006年第一次擔任首相時,將中國作為首訪國,並和中國達成了“戰略互惠關係”,重啟了因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而中斷的首腦往來。

  在去年底第二次當上首相後,安倍依然宣稱要尋求和中國回到“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但這一次,他加了個前提——“不因個別問題影響全局”。

  不久前贏得參院選舉後,安倍在大談日中關係重要之時,依然不忘強調,兩國不能因個別問題影響雙邊關係大局。

  個別問題指的是什麼,大家都知道。

  釣魚島問題是事關國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關切問題,安倍卻想把它忽略不計。用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院吳懷中的話來說,在當今國際社會中,簡直很少有國家能像日本這樣搞出如此缺乏誠意和勇氣的“奇葩”外交。安倍只想和中國對話,卻不想承認釣魚島問題的爭議。他的如意算盤,是要中國在承認其錯誤行徑的前提下,實現對話和兩國關係“正常化”。

  吳懷中認為,某種意義上,這其實就軟硬結合的現代版“政經分離”之策。安倍想要的是和中國只“互惠”而不“戰略”,局部爭端上逞強示硬不讓步、面子上則要“正常化”以使經濟得利、同時以同盟及多邊外交來“看管”中國的崛起。

  從安倍就職到參院選舉這半年時間裡,他共計訪問了亞洲、美洲、中東、歐洲十多個國家,推動其“價值觀外交”,說白了也就是針對中國的繞圈外交、包圍外交和制衡外交。而在結束“扭曲國會”狀態後,安倍顯然打算繼續在這條道上走到黑。

  參院選舉結束才3天,安倍就開始了東南亞3國之旅,更給和自己“同仇敵愾”夥計菲律賓帶去了一份“大禮”——向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援助10艘巡邏船,聯手制華的圖謀昭然若揭。

  張國慶認為,安倍政府可以說在所謂“日中關係改善”上沒有任何誠意,相反,他正在把中國作為假想敵,並希望借此實現他的各種“夢想”。

  張國慶說,“安倍通過強硬對待中國,穩固了自己的支持率,並拉攏了右翼,實現了參院選舉勝利,那麼他在接下來的任期中,就勢必不會放軟對中國的態度。”

  “首相短命問題一直困擾著日本政壇,安倍就是希望利用部分民眾的反華情緒,來擺脫1年魔咒,實現所謂長期政權。”張國慶說。

  他說,除了政治好處,安倍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宣揚中國威脅論,還有助于他帶領日本徹底右轉,推動修憲和解禁集體自衛權,實現軍隊正常化。

  安倍在日本已成功營造一種“目前中國正在快速‘擴大軍備’,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守衛領土必須擁有集體自衛權“的輿論氛圍,並得到了部分美國高官的支持,這都令日本加速右轉成為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