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半數資產移師歐洲 李嘉誠主宰英國經濟民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2 16:06:17  


 
  毫不誇張的說,某種程度上,李嘉誠已經主宰了英國的經濟與民生。

  完成收購WWU後,長江基建集團[0.93%]董事總經理甘慶林說:“英國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善和成熟的法律、財務及受規管業務制度,集團視英國為最理想的投資地點之一。”但當記者在業績會上讓李嘉誠談論香港的營商環境時,他卻笑著說:“商人不談政治。”

  今年6月,李嘉誠把觸角由英倫三島涉足到歐洲大陸。由控股母公司長江實業牽頭,豪擲97億港元收購荷蘭最大的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共計35%的股權。

  除公用事業外,李嘉誠毫不吝嗇數百億資本開支,力求提振歐洲電訊的盈利。在最新公佈的中期報告中,主席李嘉誠用“重要里程碑”來形容歐洲電訊首次扣除資本開支後EBITDA錄得正數。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香港市場逐漸飽和,且不乏來自內地和海外的競爭者,零售、電訊業務盈利增長緩慢。

  資產西移路徑

  根據和黃提供的公開資料,自2010年以來,長和係總共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以外完成了10筆收購,涉及金額約1445億港元。包括基建投資1241億港元和214億港元的電訊併購。這其中,歐洲地區佔比高達97.1%。

  相比之下,在香港,李嘉誠3年內僅有兩次參與併購。2010年,和黃從華潤集團手中耗費57億港元增持國際貨櫃碼頭的權益。今年3月7日,和記港口信託再次支付39億港元收購亞洲貨櫃碼頭股權的所有權益。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收購不到3個月,香港就爆發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碼頭工人罷工運動,前後歷時40天。最終,和黃屈服於壓力加薪9.8%才解決了勞資糾紛。截至6月底,和黃港口業務的EBITDA按年僅微升2%,與和記電訊香港[-4.15%]並列盈利增速最慢的子公司。

  就算是向來以香港為基地的地產業務,長實今年首6個月物業銷售收益同比大減37%至38.3億港元;由於出價不夠進取,年初至今竟沒有投得任何新土地。

  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說:“商人永遠只會看重投資的回報率,香港盈利增長緩慢受制於過度競爭、人工和租金成本飆升等多重因素。歐洲經濟低迷,資產價格處於歷史低位,李嘉誠已逐漸將投資重心西移。”

  這是有跡可循的。

  2010年歐洲業務息稅前利潤(EBIT)佔集團EBIT總額僅17%,香港佔比30%,中國內地以28%位居次席。而截至今年6月30日,歐洲EBIT佔比已升至31%,香港和內地分別降至17%和18%。若扣除資產折舊,歐洲上半年EBITDA錄得158億港元,是香港的2.4倍。

  再以資本開支為例,和黃前6個月共計支出110億港元,投到歐洲地區的就有76億港元,佔比高達69%。期內,香港與內地合共14.3億港元,甚至還不如亞洲其他地區的開支(20億港元)。

  若計算資產和負債,歐洲總資產為3516億港元,佔比44.5%。單一歐洲3集團負債累計1251億港元,若加上基建、港口和零售業務,歐洲債務總量超過集團總負債的一半。

  郭家耀分析,資本開支的高低決定了公司資源投放的優先順序,李嘉誠寧可忍受連續8年的虧損(2003年-2011年)也要繼續投資歐洲3G業務,這本身已充分證明瞭歐洲在他心中的地位。

  而高杠桿的財務投資出現在歐洲,則預示這場資產西移的過程還遠未結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