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英德關閉使領館,反恐又陷敏感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4 09:25:12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在美國國務院就可能的恐怖主義襲擊風險發布旅行警告並宣布臨時關閉22家美駐外使領館後,英、德等國也開始採取防範措施,於2日到3日宣布暫時性關閉駐部分國家的使館。

  按照美國國務院公布的詳情,將於4日臨時關閉的使領館多達22個,主要集中在中東和北非地區,而英國和德國則關閉了駐也門使館,英國部分外交人員已經撤離薩那。

  儘管美英德外交部門均發出了安全警告,但是並沒有詳細公布恐怖襲擊可能的來源、途徑與方式,而僅僅是指出了時機上的可能性:伊斯蘭教齋月即將結束,8月4日伊斯蘭教徒將迎來神聖的貴夜,而這一天又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生日。

  如果僅僅是從時機上判斷可能出現恐怖襲擊,那麼與美英德關閉使領館這樣的高等級應對措施不相匹配。近年來,在相同的時間點上,並沒有出現如此大規模的臨時關閉使領館情況。之所以美英德共同做出這樣的決定,顯然是掌握了較為切實的恐怖襲擊情報。而恐怖襲擊的範圍有可能是較廣的,也有可能是出現在也門這樣的重點國家的。

  這種局面仿佛讓時光回到了12年前。自2001年以來,反恐作為主要的國際議題,引發了一系列外交、安全、國際合作和市場的巨大變化。不過,自2011年5月1日擊斃本.拉登之後,恐怖主義似乎不再是國際社會的高頻詞,“不對稱戰爭”更多地被國與國、經濟體與經濟之間的傳統博弈所取代,世界轉了個圈又回到了傳統時期。然而,美國等國的高度緊張表明,2001年的世界並未遠離,恐怖主義的幽靈仍在四周徘徊。

  即使在敏感時間點沒有發生什麼針對關閉使領館國家的襲擊事件,也不代表這種出於謹慎考量的防範表明了反恐的成果。如此戒備在另外一個角度訴說的語言是:他們存在,他們還有攻擊力。

  恐怖主義確實沒有一天離開過。從伊拉克到阿富汗,恐怖襲擊帶來的血腥甚至有常態化趨勢。只是,因為這些國家不具備美英德等國的焦點效應,而常常被人忽視。而波士頓爆炸案這樣的高曝光事件,又往往被視為個案性質的恐怖事件。

  恐怖主義從傳統發生地再度有可能擴散到國際社會的中心地帶,清楚表明即使經過了多年的反恐努力,它仍然可能是現象級的,隨時生發的。由此,不能不反思,過去12年以來的反恐存在著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過去已多次凸現,比如反恐的雙重標準,比如對武力止恐的過度依賴和鏟除恐怖主義產生根源的無能為力。從一定角度看,關閉使領館,是為過去的失誤買單。

  而在超出反恐的層面,還折射出了今天的世界並不比2001年時更安全。12年來,恐怖主義的多發地帶因為戰爭、社會動蕩、政治變革而滄海桑田。這特別表現在伊阿戰爭和中東北非巨變上。儘管秩序發生了變化,但是,恐怖主義勢力並未因這種變化而寂滅。這次美國關閉使領館的重點區域,仍集中在上述熱點地區,就是證明。因此,還應該反思的是:如果站在反對恐怖主義的視角上,如何看待已經和正在發生的那些歷史性變遷。

  嚴加防範,是對待可能的恐怖襲擊的應有態度。但除了形式上的正確應對,還需要思維上的正確應對。恐怖主義的興起,往往不是單方面可以締造。

  (消息來源:《北京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