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斯諾登事件證法律滯後 揭香港反對派嘴臉
http://www.CRNTT.com   2013-08-08 00:43:17


各位講者在論壇上。(中評社 廖梓達攝)
  中評社香港8月8日電(記者 廖梓達)美國“棱鏡門“事件披露者、前國家安全局雇員斯諾登於5月20日飛抵香港,隱身直至6月初正式授權英國《衛報》對外宣佈自己抵港的消息。全球媒體隨即聚焦香港,直至6月23日斯諾登離開香港飛往莫斯科,香港一度成為中美政治角力的中央舞台。以香港為起點,斯諾登事件在全球迅速發酵,引發連串外交風波,並在香港社會引發關於一國兩制、自由、網絡安全、霸權主義等問題的廣泛討論。

  昨日(8月7日),香港民間智庫——香江智匯聯合香港青年聯會、港澳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香港紫荊青年會及國際戰略研究會在港舉辦“斯諾登事件的啟示——誰侵犯了我們的權益?”論壇,邀請香港的政界代表、法學及國際問題專家,以及專業人士對斯諾登事件展開討論,就事件的影響、網絡安全與國家安全的關係,以及未來網絡秩序的構建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辯論,希望可讓港人在回顧事件反思問題的同時,找出香港社會的發展方向。

  本次論壇由資深評論員郭一鳴及香江智匯副主席周伯展擔任主持。

  事件透露無奈 揭示法律滯後

  時事評論員邱震海表示,回看斯諾登隱身香港的整個過程,他看到了兩層無奈。他認為,斯諾登應該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最初選擇香港,是覺得香港的言論自由能夠為自己提供保護,但是,香港最終也並沒能保護他”,於是,斯諾登只好轉往莫斯科,投奔俄羅斯。另一方面,美國在整個事件中展現出明顯的傲慢態度,並且毫無懺悔之意,反而將矛頭反轉指向斯諾登和曼寧這樣被他們稱作“出賣美國利益”的人,這樣看來,斯諾登回到美國的話基本無望受到公正的審判。

  此外,邱震海也指出,斯諾登事件再次揭示出,“人類發展過程中,往往是先有需求、矛盾和衝突,然後再制訂法律來規範。國際法律存在嚴重滯後,尤其體現在反恐和網際網路兩個方面。”另一方面,在監控計劃敗露之後,美國一直把“協助反恐、保護全球”作為藉口,世界在批判美國的時候反而顯得底氣不足。

  對此,有人在論壇期間提出,是否有可能在國際層面上共同合作,制定公約或法律文件,跨過美國所謂的“維護國家安全”層面,既保護公民權益,又限制美國行動?法律方面專家顧敏康答道,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在制定國際協議時肯定無法排除美國,失去美國,協議也便失去國際價值;同時,美國如果不同意參加的話,制定的法律也便不能針對它。不過,這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國際社會可在未來嘗試通過制定相關協議,促使美國不再以一國利益損害各國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