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媒體評中國遊客不文明 原因條條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8 09:29:20  


 
  旅遊中發生如此多的不文明行為,到底是誰的錯?網上的評論多多,有指責父母失職的,有歸咎國人文化素養不高的,有抱怨素質教育缺失的。俗話說,倉稟實而知禮節,文明程度的提高離不開經濟的發展。但近20多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並沒有帶來文明素質的同步提高。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一中國女士叼著煙就進了某大牌專賣店,人家制止說這裡禁止吸煙,回答是我買6個包,可以吸了吧?煙灰缸馬上遞上。

  “國家逐漸富裕起來了,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不行。中國有句古話叫入鄉隨俗,很有道理的。”前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人走向世界,不管張三李四,走出國門在人家眼裡你就是中國人,對於改變國人不文明的旅遊形象,他建議從教育上入手。

  在曾經留學德國4年的“海歸”魏先生看來,就像19世紀末20世紀初涌入歐洲的美國遊客,和上世紀80年代舉著相機到處拍照的日本遊客一樣,如今不少中國遊客一副“老子有錢要得瑟”的做派,本能地排斥文明出行的恒定價值,自然給世界留下了沒素質的印象。他認為,在這種初級階段期,過度地責備中國人低素質是不理性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不文明的個人,現在關鍵問題不在於批判,而在於如何整合全社會的力量推動文明共識的構建。

  今年10月即將正式實施的《旅遊法》第十三條規定,“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范”,旨在通過立法的方式來倡導和推進國人文明出遊,體現了法律的導向意義。但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注定是一個漫長精進的過程。上世紀60年代,日本遊客在世界上的口碑一度很差。日本政府用漫畫形式出版《日本國民海外旅行禮節指南》,告訴國民在國外不要穿著拖鞋逛街,女士穿裙子時不要蹲在地上等。經過數十年的宣傳教育,如今的日本遊客形象在世界上有了很大提升。

  “在家都不文明,出門怎麼可能文明呢?”資深媒體人高小立說,去年“十一”黃金周和中秋節期間各大媒體曝光:在海南三亞,中秋過後3公里海灘遍布50噸垃圾;北京天安門地區僅國慶一日就掃出近8噸垃圾;各地高速公路擁堵嚴重,旅客隨手扔的垃圾滿天飛等。“旅遊文明的培育應當是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共同指向,文明出遊應成常態,應變成公民的自覺行為。”高小立說。

  “只有一個國家的政府首先遵循普世價值的基本規則,其國民的整體素質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深圳社會與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曾公開表示,一些媒體的空洞呼吁,並不能使中國國民素質有所提高,“現在的學校,從小學到高中,都是不停考試,很少教孩子怎麼去遵守社會道德、文明,包括心智的成長,教得很少。中國現在不缺高科技,我們缺少的是基礎文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