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須反思“四萬億”恐懼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0 09:42:24  


“四萬億”救經濟:初衷良好,但後遺症仍須反思。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英國《金融時報》8月20日載文《反思“四萬億”恐懼症》,摘要如下:

  隨著近期新一屆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出現調整,穩增長力度不斷加大,市場對中國是否會出現新一輪四萬億的擔憂再次湧現。實際上,據筆者觀察,大多數國內外投資者提及“四萬億”刺激不僅恐懼,甚至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例如,筆者在海外路演時發現,大多數海外投資者都傾向於認為,改革無疑要經歷痛苦,如果新一屆政府進行經濟刺激,便意味著不能承受改革的代價,結果必然是重走四萬億的老路。而國內學者的批判則更為嚴厲,代表人物有經濟學家吳敬璉、許小年等等,甚至包括官方媒體人民日報近日也發文抨擊四萬億,並澄清如今新增投資不是新版四萬億。

  其實,上述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如今反觀“四萬億”經濟刺激確實後遺症較多,包括房地產泡沫積聚、地方政府債務及連帶的銀行壞帳風險加大以及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等都與之不無關聯。但是,在筆者看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需要首先明確,即四萬億廣受詬病到底是反周期宏觀政策的邏輯錯誤,還是經濟體系本身存在的缺陷或政策執行機制中存在某種弊端?顯然,這二者本質不同,應對方式也大相徑庭,一旦混淆不利於總結經驗,反而容易矯枉過正。

  不妨回顧四萬億推出之時的背景:

  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出口急轉直下,從年初的超過兩位數增長迅速回落至負增長。而2009年一季度,出口轉為兩位數負增長,且工業生產大幅下滑,發電量零增長,大量中小出口企業關閉,沿海地區失業潮出現等等。

  總之,當時中國經濟已經可以稱之為硬著陸,危急之時,四萬億政策意在避免更多的失業與經濟衰退,方向是正確的,且推出之時市場也頗為興奮。而這說明,四萬億的教訓恐怕更多的是其後經濟結構自身及決策的問題,更值得反思。筆者歸納,有如下幾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