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給民進黨一點建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02 00:34:34  


民進黨幾場“華山會議”下來,好像更加強化人們對民進黨沒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之既有印象。
  中評社╱題:給民進黨一點建言 作者:鄭劍(北京),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

  “華山會議”可以休矣

  民進黨第二場“華山會議”於2013年7月25日收場了。果不出所料,無論蘇起先生如何苦口婆心、費盡口舌,這場以“如何處理九二共識”為議題的華山會議,以與會民進黨人眾口一詞否認“九二共識”存在而結束。聯想到此前舉辦的以“民進黨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為議題的第一場華山會議,與會民進黨人在核心價值上驚人地一致,“裡面(指會場)氣氛好到嚇人”(沈富雄語)的情形,筆者不得不斷定,民進黨人實質等同公然關上了與共產黨正式接觸的大門;從另一方面講,民進黨試圖讓島內選民相信其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的努力也宣告失敗。換言之,剩下的7場“華山會議”也就沒有舉辦的必要了:前提和基礎有誤、形而上的認知不當,談操作層面、行而下的議題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對岸在觀察,誰都是聰明人。只要民進黨堅持“台獨”分裂基本立場,就沒有所謂“民共交流”,也難以取信於兩岸人民。

  民進黨從醞釀成立迄今,關於兩岸政策的大小辯論此起彼伏。建黨時有之,建黨後更甚。其小背景是島內選舉需要所迫,大背景則是,大陸堅決反對“台獨”、國際社會高度警惕“台獨”、台灣民眾普遍恐懼“台獨”,追求執政的民進黨面臨何去何從的選擇難題。民進黨幾乎每一次辯論都是在遭受重要選舉挫敗或面臨拓展票源困境時展開的,而幾乎每一次辯論都以基本教義派獲勝、調整轉型派在黨內逐步邊緣化甚至出走而告終,民進黨似乎因辯論而變得越來越“純潔”。

  徐博東先生將民進黨從成立初期到確立“台獨黨綱”的過程定義為“質變四部曲”:從1986年9月建黨時的“住民自覺論”,到“有條件主張台獨論”、“事實主權獨立論”,直到1991年10月五屆全代會將“台灣共和國”條款正式列入黨綱,其間,論辯鬥爭激烈,統派出走,溫和派受壓,基本教義派趾高氣揚。

  1996年3月,民進黨首次參加大位直選失敗。1998年2月,圍繞黨主席許信良為首“美麗島系”的“大膽西進”與“新潮流系”的“強本漸進”等主張,首次開啓以“大辯論”方式解決黨內爭議。結果形成“強本西進”共識,看似調和,實則極端主張獲勝,最終黨主席“自動”下台、出走,“美麗島系”逐漸式微。

  2000年大選前,民進黨內對如何處理兩岸問題也有不小的爭論,其結果是1999年10月八屆二次全代會上通過旨在淡化“台獨”色彩、具有黨綱地位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執政後,面對來自兩岸問題困境,又於2001年10月九屆二次全代會上通過“提升決議文等同黨綱案”,意思是依照“後法優於前法”的原則,“台灣前途決議文”暫時替代“台獨黨綱”,但問題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依然“台獨”本質不變。2006年3月,民進黨曾一度計劃舉辦兩岸政策大辯論,但由於黨政運作錯位而告流產。其背後還是基本教義派的壓力,“政”先斬後奏,黨被擺了一道。

  2007年9月,民進黨中執會通過含有“正名制憲”、更改“中華民國”國號等極端內容的“正常國家決議文”,標誌著民進黨兩岸政策退回“台獨黨綱”原點。

  2008年、2012年兩次大選失敗,分別激起民進黨再次辯論,但到目前為止,民進黨仍然沒有脫離“台獨”基本教義的窠臼,“台獨”基本教義派以維護黨的團結、防止深綠出走導致黨分裂為由,有力地牽制著民進黨的調整轉型。而國民黨執政的跌跌撞撞,則時時給“台獨”基本教義派提供口實:即便不轉型,國民黨也會失敗。於是,民進黨進入惡性循環:選舉失敗、政策辯論、本質不變、再受重挫。

  教條主義的思想路線作祟

  民進黨的失敗在於教條主義的思想路線作祟。思想路線,是“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思想路線是政治路線的理論基礎。”(《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9月版P3406)。換言之,有甚麼樣的思想方法,便有甚麼樣的觀察事務、認識事務、處理事務的實踐模式。

  教條主義是主觀主義的一種表現,亦稱本本主義,“主要特點是把書本、理論當教條,一切從定義、公式出發,不從實際出發,反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否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9月版P1764-1765)教條主義者往往以政治正統自居,自我標榜為導師、領袖衣鉢繼承者,擺出真理佈道者的姿態,盛氣凌人、頤指氣使,「神聖不可侵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