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敘動武,美國圖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31 11:10:17  


美國究竟希望在世界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美國似乎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了。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在化武“疑雲”中,美國稱自己截獲的敘利亞領導層之間電話記錄可以證明敘利亞政府軍使用了化學武器。這顯然被美國當作是可以對敘動武的“王牌”。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反對使用化武,這顯然是道德制高點,也是國際社會的共識。然而,究竟是敘政府“頂風作案”,還是敘反對派“栽贓嫁禍”,眾說紛紜。關鍵時刻,美國站了出來。雖然背負著伊戰時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尷尬,美國還是咬著牙表了態。

  幾乎所有分析都認為,全面開戰可能性不大,連續幾天的空中打擊最有可能。其目的不是就此推翻敘政府(當然,這也不太可能),而是對敘政府進行“懲罰”,讓其明白“使用化武”的嚴重後果,同時或許還能對敘政府施加壓力,將其拉上談判桌。

  奧巴馬政府此次面對敘利亞“化武”事件的態度耐人尋味。在這之前,奧巴馬政府壓縮在中東投入的願望無比清晰。《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大衛.伊格內修指出,埃及的將軍們、沙特的王子們、以色列的政客們,還有中東的其他保守勢力似乎都認為奧巴馬是個弱勢總統,他們只能依靠自己保證自己的安全。

  事實上,雖然中東多年來一直是美國的外交重點,但是,自阿拉伯世界動蕩以來,美國在中東似乎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在埃及,美國猶豫之後放棄了長久以來的盟友穆巴拉克,有穆兄會背景的穆爾西被軍方罷職之後,美國態度模糊,迄今依然不用“政變”一詞,然而,美國的曖昧卻落得個兩頭不落好。在敘利亞,美國早早拋出“紅線”一說,卻在各種“疑似證據”面前縮手縮腳,直接影響了奧巴馬政府的可信度。

  此次“化武”事件似乎為美國政府提供了一個契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