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9·11 十二周年:美國越反越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1 09:39:44  


在美國紐約世貿中心原址上修建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尚未竣工,或在2014年正式開館。新華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9·11日電/2013年9·11日,距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已過去12年。今年的這一天,美國也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新澤西州、華盛頓等地網站上,已經列出了當地將要開展的紀念活動。在經歷了波士頓爆炸案、棱鏡門風波後,奧巴馬政府又正在反對聲浪中糾結於是否對敘利亞動武。今年的“9·11”紀念日對美國人來說,或許有那麼一些耐人尋味的特殊氣氛。

  反恐:美國打了兩場戰爭,“越反越恐”?

  據環球網文章,12年前發生在美國本土的這場恐怖襲擊,最終造成2976人喪生,也徹底改變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9·11”之後,美國政府先後出台了一系列反恐文件,推行“先發制人”的反恐策略。2001年10月7日,美國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拒絕交出“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為理由,發起了對阿富汗的武裝打擊行動,也開啟了美國持續12年,尚未終止的反恐戰爭。

  12年間,美國相繼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軍隊和情報機構以前所未有的打擊力度追捕恐怖襲擊事件的策劃者和支持者。通過這兩場戰爭,美國將軍事布局深入到中東地區。在先後顛覆了兩個國家的政權後,進一步加強了對這些地區的掌控。 

  通過加強與全球其他國家的反恐合作,美國也試圖瓦解“基地”組織。2011年,躲藏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隨著奧巴馬的一聲令下,被“海豹”特種部隊擊斃,成為全美民眾奔走相告的大“喜訊”。 

  然而,這兩場共花費4萬億美元、導致20多萬人喪生的反恐戰爭所取得的“成果”,卻遠不能讓美國從此高枕無憂。 

  一方面,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國內經濟衰退,失業現象嚴重,國內人民對反恐戰爭的巨大花費日益不滿,反戰聲音不斷高漲。而去年年末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在班加西遇襲死亡,也讓政治對手加快坐實對奧巴馬政府“反恐無能”的指摘。 

  另一方面,美國擴大反恐範圍後,恐怖主義組織的運作方式在世界範圍內也發生了變化。隨著拉登喪生和“阿拉伯之春”的發展,恐怖組織趁機在中東其他地區發展,呈現擴散化的趨勢。現今,在伊拉克,阿拉伯半島和北非都出現了“基地”組織分支,恐怖襲擊更是散布於馬格裡布到馬里、西奈半島、敘利亞、也門以及伊拉克等國家和地區。有分析說,“基地”組織勢力甚至比過去更為壯大。 

  此外,美國正面臨本土恐怖主義的逐步“滲透”。今年4月15日發生在波士頓馬拉松比賽上的爆炸案,再次給美國敲響警鐘。這起造成3人死亡、176人受傷的爆炸案被美國政府定性為恐怖襲擊,這也成為 “9·11” 後12年內,第一次在美國本土成功實施的恐怖襲擊。而這一次,美國面臨的再不是單純的外來恐怖分子的襲擊,而是成長於本國的極端分子的威脅。 

  這些在美國本土成長起來的恐怖分子多自發開展小規模行動,偵查起來更為不易,在進行恐怖襲擊時更具靈活性,給美國反恐帶來了新挑戰。且他們利用互聯網,與美國本土以外的恐怖分子取得聯繫,獲得幫助。而恐怖分子將部分戰場轉移至互聯網,也成為美國擴大網絡監控的一個重要理由,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美國國家安全局“棱鏡”等監控計劃的發展壯大。 

  就在今年8月,美國發出了十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恐怖襲擊預警。美國以及歐洲多國相繼暫閉設於中東北非等地的多個外交機構。情報來源據稱就是美國國安局所掌握的信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