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望:別把中日民間情緒推入死胡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8 11:41:01  


  中評社香港9月18日電/9月的到來給中日關係增添了許多複雜的記憶。從1931年9月18日起的14年,是中華民族苦難史上永不能磨滅的悲慘歲月。然而,又是在1972年的9月,中日恢復邦交,兩國關係重新撥雲見日。

  海外網發表評論指出,但是去年9月,中國民眾在多地舉行了抗議日本“國有化”釣魚島的遊行示威,這成了中日關係在這個敏感月份的最新印象。事後有媒體發布民調顯示,中日國民對對方的好感度都降到了複交以來的最低值。

  二三十年前,中日關係的民間基礎並非如今天這般。其一,當時中國的海上硬實力遠未到達地圖上中國版圖的邊界,中日在主權上的爭端自然沒有現在激烈,比如當年參與保釣的人士絕大部分來自香港和台灣。其二,日本當時的經濟如日中天,政界人物無需反覆利用靖國神社來借題發揮,炒作民族主義情緒。中日歷史觀雖有差異,但也遠未如今天這般顯著。其三,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發展缺乏資金的情況下,日本提供了長期低息貸款;隨後又於90年代初,日本在西方七國中率先解除對華制裁,善意的舉動必然迎來善意的回應。其四,中日民間交往非常活躍,中國不少城市都有中日友好林。

  然而短短十幾年間,中日民間對彼此的態度陡轉直下,這很值得反思。除了國家層面的因素之外,媒體在惡化民間情緒方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日絕大多數國民都沒有去過對方國家,對彼此也缺乏了解和認知,可以說關於對方的印象一部分來自歷史教育,更多的則是來自於媒體傳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