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蘇貞昌調整兩岸政策的策略與前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7 00:12:57


 
  到了2012年7月31日,蘇貞昌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公然表示“民進黨繼續堅持支持台獨的立場”之後,蘇貞昌在此前所表達的所謂“態度要開放,方法要靈活,要與時俱進”等等被視為務實的策略調整已經再也沒有人期待和相信了。即使在其所謂的“態度與方法”調整方面,即不必繼續“逢中必反”、不必對兩岸交流“什麼都嗆聲”,蘇貞昌也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一年多來,面對“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定”、“降低大陸學生、資本的赴台限制”、“陸生納入健保”、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定、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等等任何有利於兩岸互動或是對大陸開放的法案或議案,民進黨仍然是“逢中必反”、“一反到底”。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表示:政黨轉型需同時包括路線、政策、組織、形象四個層面,若民進黨不能先就兩岸路線政策確立新方向與新內涵,徒有組織再造(如恢復兩岸事務相關部門)或形象調整(如態度友善)等,並無實質意義。⑪更何況,蘇貞昌所謂的“態度與方法”調整,也都是言行不一、偽善奸詐的。

  假借尋求“共識”
  全力掌控“主導權”

  蘇貞昌應對黨內外要求檢討兩岸政策壓力的另一手策略就是假借尋求“黨內共識”,通過成立相關專職機構,如“中國事務委員會”,將各派系要角一網打盡、“盡入吾彀”;再通過舉辦各種研討、各色論壇,讓不同意見有發聲的機會,以此達到化解壓力、改善形象而又牢牢掌控政策話語權的目的。蘇貞昌在2012年5月27日表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應該是由全黨凝聚共識,這個問題大家應該不停討論、凝聚最好的方法,黨主席面對兩岸政策只是“表達態度”,而不是“自己宣佈要怎麼做”。⑫

  於是,民進黨在2012年8、9月間,密集舉辦了3場“Open studio”政策論壇,4場“面對中國”系列座談會,聲勢浩大,“蘇貞昌只坐在底下當聽眾,卻不表意見”。對此情形,郭正亮曾毫不客氣地批評說:蘇貞昌“害怕失去權力”、“領導人要針對問題拿出答案,不能一直開‘讀書會’”。⑬

  2012年11月21日,蘇貞昌宣佈親自兼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並表示: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是希望能夠邀請黨內先進、社會學者專家以及各個意見領袖一起參與,並提出不同看法意見,通過這個平台整合不同意見,最後達成黨內共識後,一切循黨內機制做成決議。⑭“中國事務委員會”在2013年5月9日召開第一次會議之後,未來將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會。此外,“中國事務委員會”還計畫就“中國議題”在今年內舉辦9場小型“會外會”,即“華山會議”。“中委會”發言人鄭文燦表示:“華山會議”由黨主席蘇貞昌親自主持,聆聽各界對民進黨“中國政策”的意見,會議討論的各種主張將向“中國事務委員會”報告。若黨內認為有必要,不排除在“華山會議”後,再辦大型辯論會。⑮7月4日,首場以“台灣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為主題的“華山會議”之後,鄭文燦轉述蘇貞昌在會中提出的五點看法,包括:本次會議就是希望多方對話;民進黨未來要透過“執政”保護台灣的“主權地位”;“台灣前途決議文”仍是民進黨的核心思維;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跟國民黨有所區隔,且態度應積極、自信;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需要有國際思考。⑯由此可見,基調已經確定,未來“中委會”、“華山會議”無論再開多少場都只是作秀而已。

  蘇貞昌不假他人之手親自擔任召集人,使原本要讓在兩岸政策方面較積極務實的謝長廷任“主委”的承諾公然跳票,“中委會”9名委員,實際上囊括了黨內各派系要角。接下來,蘇貞昌故伎重演,讓“中委會”不停地舉辦“神仙會”,繼續清談扯淡,並以尋求黨內“共識”為幌子,議而不決,拖以待變。在蘇貞昌的全盤掌控之下,謝長廷等黨公職人員訪問大陸便成了“個人行為”,綠營各類智庫與大陸學術機構舉辦的交流研討便成了“民間活動”,綠營人士凡就兩岸關係提出有別於黨中央的看法與主張便純屬“個人見解”,至多“只代表黨內部份意見”,一概與黨中央基本論述無關。於是乎,謝長廷、黨內青壯派、基層黨員等提出的開展“兩岸政策大辯論”、檢討“台獨黨綱”、調整民進黨兩岸政策、落實“路線調整與政策轉型”等等要求,都被蘇貞昌掌控的黨中央所主導的各類論壇與研討會消彌於無形。一言以蔽之,蘇貞昌正是通過操弄政黨機器,藉口尋求“共識”,來達到掌控兩岸政策調整主導權目的的。

  “台獨”意識積重難返 政黨轉型前景渺茫

  綜而言之,蘇貞昌及其所領導的民進黨仍將繼續堅持“台獨”立場,其對兩岸政策進行所謂“態度要開放、方法要靈活”的策略性調整,終究無法改變其“台獨”政黨的本性,短期之內,民進黨仍難以走出“台獨”泥淖,政黨轉型前景暗淡。

  其一,蘇貞昌不可能領導民進黨轉型。蘇貞昌個人特質與生涯規劃決定了他不可能擔當民進黨政黨轉型的領導者。蘇貞昌是一個傳統而又典型的民進黨人,思想保守、帶著濃厚的“恐共、仇共、反共”心理;草根性強、具有強烈的民粹主義意識;視野狹隘、缺乏歷史觀和大局觀;加之其一生奮鬥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個人的“總統”夢,因此,他不可能大刀闊斧,大開大闔,徹底摒棄“台獨”立場,讓民進黨脫胎換骨,實現政黨轉型。更何況,為了實現“總統”夢,蘇貞昌的當務之急是要鞏固個人在黨內的權力地位,順利通過2014年黨主席連任和2015年“總統”候選人提名兩場黨內選戰,因此,他完全不可能在此時冒著勢必造成派系出走甚至政黨分裂的風險,去推動兩岸政策與路線的根本性變革。

  其二,“台獨”主張仍是凝聚“綠營基本盤”的重要精神紐帶。儘管在2008年、2012年兩次敗選之後,民進黨內均出現要求檢討兩岸政策與落實政黨轉型的呼聲,但最終都是“有雷聲、沒雨點”,不了了之,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台獨”基本教義派仍然牢牢控制着整個綠營意識形態和“綠營基本盤”。“台獨”基本教義派在民進黨內雖然人數少,組織上居於劣勢,但卻掌握著媒體、名嘴、甚至金錢,把持著整個綠營意識形態的制高點和話語權,並以“政治正確”凝聚和控制著“綠營基本盤”。民進黨其他派系或頭面人物,都不可能因為兩岸議題挑戰“台獨”基本教義派,導致“綠營基本盤”鬆動,造成選票流失。蘇貞昌兩岸政策重要智囊、“中國事務委員會”諮詢委員董立文表示:民進黨各派系的“中國政策”或者兩岸政策的重叠性很高,都認為民進黨必須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到現在為止沒有聽到誰說民進黨的核心價值要改變,核心的原則立場要改變。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