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反西方恐怖組織為何也用Twitter?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9 10:36:20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前幾天的東非肯尼亞恐怖襲擊案造成400多人死傷,索馬里的極端主義組織青年黨聲稱對襲擊案負責。觀察這起令人發指的襲擊案可以發現,雖然口口聲聲地說反美國文化、抨擊西方體制,但這個自詡為原教旨主義的政治組織卻在最能代表美國文化的社交媒體上開設了賬號,至今還不斷通過其對外傳播。反西方的組織為何也這麼“趕時髦”?僅僅是利用那麼簡單麼?

  據大公網文章,與“基地”組織有密切聯繫的索馬里青年黨襲擊者,於21日闖入肯尼亞內羅畢韋斯特蓋特購物中心,他們在Twitter上發布襲擊過程,直播了襲擊內容,甚至還在上面發文嘲笑肯尼亞政府拯救人質不力。這則推文寫:“韋斯特蓋特購物中心對峙14小時,1400枚子彈與140字(推文字數上限)的復仇大行動持續。肯尼亞早安!”

  隨後Twitter公司與索馬里青年黨展開了一場“網絡戰”,將其發文的Twitter關閉後,該組織又開設了幾個“馬甲”繼續在網絡上進行“戰鬥”。幾分鐘就有好幾個賬戶發布同題內容,讓“血腥直播”繼續擴散。

  這一幕讓人想到了去年以色列國防軍和巴勒斯坦極端組織哈馬斯的“網絡戰”。去年11月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引發以色列軍隊的還擊。哈馬斯在Twitter賬號上向以色列發出“死亡威脅”,稱地獄之門已經打開。以色列則用軍隊的Twitter賬號還擊,稱哈馬斯已經沒有立足之地。隨後還將戰爭中的勝利數字當作“戰利品”@給了哈馬斯的Twitter賬號。

  無論是哈馬斯還是索馬里青年黨,抑或老牌恐怖組織“基地”,他們都對西方文化嗤之以鼻,認為最純正的伊斯蘭教法治理下的國家才是人類社會的發展目標。人們還記得在塔利班統治時期,對民眾接觸西方音樂和電影都作出嚴格規定;“基地”組織甚至還指責中國和日本都受到“物質至上的西方文化”影響,引發犯罪、自殺等問題。

  那麼為何以“反西方”標榜清高的恐怖組織,近些年卻試水西方社交媒體——這種最能體現西方民主和自由的價值觀的工具?

  當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利用西方反西方”。被恐怖組織奉為圭臬的“基地”曾在2011年公開表示,除了單獨採取的個人行動之外,也要發動“網絡聖戰”。實際上不僅僅是Twitter,Facebook、YouTube上都有一些敏感賬號,發布相關的照片、內容和視頻來傳播極端主義思想。英國媒體根據官方反恐新戰略的報道指出,恐怖分子使用社交網站和視頻分享已經“司空見慣”,這無疑增大了反恐的難度。

  除了這個最直接的原因之外,也可以從社會傳播學角度來關注這個現象。如今的世界是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網絡的發達和信息的快速傳播,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面貌和人類的生存生活方式,雖然恐怖分子四處藏匿,但是他們也有基本交流的需求,西方的社交網站雖然帶有西方文化的印記,但是它們更大的屬性是人類認識社會的工具和創造價值的發明,就如同電燈、電話沒有意識形態標簽一樣。恐怖分子只能利用他們才能在現代社會上生存,那種寄望用中世紀的思想禁錮人類的怪異想法注定只能是空夢。

  換句話說,不是恐怖組織利用西方社交網站,而是恐怖組織被現代科技逼到了生存或滅亡的角落裡,而不得不主動迎合這種“社交文明”發展的大勢所趨。拒絕或者屏蔽的結果只能讓自己在和西方的對抗中日益式微,在西方不動用戰爭行為的打擊下,他們將以自絕於文明社會的方式自動退出歷史舞台。拒絕“社交文明”的恐怖組織,其實並不能成為西方最大的敵人;相反他們有了主動參與“社交文明”的自知之明,才是西方最頭疼的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