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旺報:蕭習會昇華至馬習會的鋪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07 10:16:53  


 
  馬英九過去表示不排除與大陸領導人會面的可能,只強調訪問大陸必須具備“國家需要、民眾同意、“國會”監督”3項要件,且必須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前往。於今,馬英九希望以經濟體領袖身分出席APEC年會,迴避交待與習近平會晤的相關議題,顯見兩岸有關彼此政治定位、身分認同或相互稱謂等問題尚待釐清。 

  對北京而言,“馬習會”與馬英九出席APEC年會是兩件事,必須分開處理。前者涉及兩岸身分認定與稱謂問題,需要兩岸進一步協商;後者關係到台灣的國際參與。兩岸未正式展開政治談判之前,台灣的國際參與仍取決於北京的態度。至於馬英九能否以經濟體領袖身分出席明年的APEC年會,仍視兩岸能否達成共識。本報社評曾建議,九二共識的精神既然強調“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兩岸就應該相互以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領導人稱呼彼此,既賦予各自表述空間,也保持了創造性的模糊。兩岸關係若想開創大局,理應妥善安排馬習會,藉此提升與累積兩岸政治互信。 

  當然,馬英九出席APEC峰會不能以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為實,視“馬習會”為虛,這樣北京恐難接受。馬英九對“馬習會”的期待若高於APEC峰會,雖難免受民進黨的抨擊,但能獲台灣多數民意支持。目前兩岸對“馬習會”似皆有政治顧慮,未來走向將取決於兩岸關係的進展與現實需要。“蕭習會”能否為明年的“馬習會”創造機會,王郁琦與張志軍今後能否建立制度化的會晤機制,仍需要雙方捐棄成見、相互體諒與包容。 

  習近平今年4月在博鰲會議期間提出“兩岸一家人理念”、“加強經濟領域高層對話”、“加速ECFA後續談判”、“共同致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4點期望,已為兩岸的政治對話提供許多想象空間,明年若能實現馬習會,未來兩岸高層互訪就不是難事。兩岸關係既無法再走回頭路,北京與台北就有責任探尋一條符合兩岸共同利益,又能確保兩岸和平與穩定的路徑。兩岸高層會晤,並代表兩岸即將簽署和平協議,反而有助於兩岸社會消除敵意與建立更深厚的互信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