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綠色和平”曾在湖北展開了對轉基因水稻種植的調查,並在2005年4月發佈了調查報告,指轉基因種植在湖北等地的種植已非常廣泛。
2005年8月,湖北省農業廳發表申明,稱華中農業大學大新技術研發公司等企業在承擔轉基因水稻生產性實驗過程中,“擅自擴大種植面積”,責成有關單位對其進行處罰,並對已種植的上萬畝轉基因水稻進行了剷除。
這被視作“綠色和平”與華中農業大學的一次直接交鋒。
俞江麗說,很多轉基因水稻研究團隊中的成員都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國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又是種業公司的股東,10年來,他們不斷從國家的各個層面推進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有著明顯的利益驅動。
對話
院士張啟發:
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最大阻力是政府決策
南都:我國轉基因水稻技術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張啟發:轉基因水稻國產化科研水平正處於最好水平,僅從技術上說,和美國有得一比。但商業化運作就差遠了。現在必須建立強大的種業公司,推進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
南都:你認為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最大的阻力是什麼?
張啟發:最大的阻力是政府決策。2009年,我們兩個品種的轉基因水稻獲得農業部的安全證書時,離商業化種植還差品種審定、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但因為外界一些反對聲音,農業部並沒有為其建立一套程序———一套如何評審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推進的辦法,這非常遺憾。
南都:華恢1號與Bt汕優63這兩種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到明年5月便要過期,現在能做些什麼?
張啟發:證書過期就過期了,還能做什麼?從1998年開始,我們用了11年時間去申請那兩張證書,然後尋求將其推進,但到現在,我感覺是更遠了。
南都:有環保組織認為,國內許多轉基因水稻研究者同時也是一些種業公司的股東,他們推進轉基因並不單純出於科學精神,而是有著利益驅動。
張啟發:你說到利益,我希望老百姓種植轉基因水稻,用更少農藥,獲得更高產量,使用更少勞動力,這是我最為重視的利益。對於種業公司,我希望它更掙錢,因為它掙錢才有更多資金投入科研。當然,我是做研發的,如果能從中獲得合法的收益,這是好的,但不是我有多需要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