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財稅體制改革有望從三個領域展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0:33:22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分析人士認為,新一輪財稅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將擔當起改革尖兵的重任。根據我國財稅體制現狀,預計改革將主要在稅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和預算制度改革三個領域開展。其中,前兩項改革中的加大中央支出責任等舉措有望在短期內取得實質性進展。
 
  上世紀八十年代城市經濟改革以利改稅加承包制為起點,九十年代財稅改革則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重大推力。而當前土地財政、房地產泡沫、產能過剩、地方債務風險積聚等宏觀領域矛盾日益突出,倒逼財稅體制改革加速推進。
 
  我國財稅體制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比如,間接稅在稅收結構中占比過高,直接稅尤其是財產稅占比過低,導緻收入分配失衡;財政支出中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占比過低則進一步影響低收入人群;地方政府融資不規範,預算監督缺失,加之財權事權不匹配,影響地方財政可持續性。因此,未來財稅改革將重點解決上述問題。
 
  首先,稅制改革方面,將著力於降低間接稅比重、提高直接稅比重。但稅制改革全面鋪開難度較高,預計一些迫切性強、社會共識高的措施將率先推行。短期內較為確定的是擴大營改增範圍,擴大現有增量房產稅試點範圍,繼續推廣資源稅從價計征,將部分消費稅從價內徵收改為價外;中長期則可能推出存量房產稅,推進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引入遺產稅,同時下調增值稅率。
 
  需要強調的是,稅制改革的目的並不在於總體稅負的增加或減少,而是稅收結構的調整,以借此影響勞動供給、收入分配、資本積累和產業結構。
 
  其次,財政體制改革方面,重點在於改變當前地方政府財權和事權不匹配的局面。預計中央將收回部分事權,在公共安全、醫療保健、教育、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方面承擔更多責任。同時,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嚴控專項轉移支付規模,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來加大對地方財權的彌補。
 
  針對地方政府財政持續性問題,預計改革方案可能會提及對預算法進行修訂,允許地方政府直接發債,特別是以公共事業設施為資產直接發行長期債券,以解決目前地方債期限錯配問題。
 
  與此配套還將推進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將地方政府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建立規範的舉債融資機制。而構建中的房產稅則可能成為地方政府還債的資金來源之一。
 
  中長期來看,解決地方財政持續性問題,還應逐步實現分稅制的全面覆蓋,推進省以下分稅制的貫徹落實。同時以稅制改革為配合,完善各級稅種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
 
  最後,在預算制度改革領域,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將逐步納入財政預算管理。不過由於我國公共財政預算自身在透明度和執行監督上存在缺陷,更深層次的預算體制改革還牽涉政府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等議題,短期內恐難有實質性進展。
 
  新一輪財稅改革方向已明確,重點任務包括降低間接稅比重,擴大預算監督範圍,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比例,改善中央與地方的財政稅收安排等。由於中國經濟已步入存量改革“深水區”,若攻堅順利,財稅改革將與金融、價格、投資等其他重點領域的改革事項呼應配合,使生產要素配置更趨合理,助力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來源:中國證券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