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放“體制內”與“體制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5 09:42:24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美國《僑報》11月2日載文《解放“體制內”與“體制外”》,摘要如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高層的言行動向頗受關注。11月1日,在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會議上,中國總理李克強下令,“嚴控地方政府機構編制總量,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這是他在3月新晉總理記者會上向老百姓承諾過的“約法三章”之一,在今年大陸角逐國家公務員的人數又攀歷史新高的背景下,深具含義。

  在大陸,財政供養人員的主體就是捧著“鐵飯碗”的公務員,這意味著從今往後公務員的規模將“只增不減”,有望緩解機構臃腫現象。但由於實行“收支兩條線”的財政管理,龐大的政府機構裡除了有編制的“正規軍”,還有大批不在財政供養之列、靠收費罰款開銷的協編、協管。對此,李克強著令“紅頭文件設定的非法收費罰款一律取消”。

  人、財、權,是政府機構正常運轉的“鐵三角”。人員縮編了,斷了非法財路,那麼對“權”如何規範限制?從機構角度是“簡政放權”,減少公權力尋租空間,李克強上台以來已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並推出企業登記注册新政,社會得到鬆綁,創業活力煥發。從官員角度則是“減職限權”,規定現職官員不得在企業兼職,經批准在企業兼職的官員不得領取報酬,有助改變官員走穴、干擾市場秩序的積弊。

  由此可見,在本屆政府的改革宏圖中,人、財、權三道籬笆正逐漸扎緊,把政府前二三十年不斷吞噬的“地盤”還給社會、市場、企業、百姓,還權於民,還利於民。精簡的公務員隊伍,高效的辦事機構,適當的管理權;與此對應的是,自由公平的市場,如釋重負的社會,不再被審批折騰的創業者,不再被收費罰款“剪羊毛”的草根階層。這正是李克強上台之初所描繪的“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