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斗系統03年開始裝備 覆蓋全軍團以上單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0 11:25:48


 
  民族產業的迫切需求

  1985年10月,我國著名的電子學專家、“863計劃”倡導者之一陳芳允院士介紹了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進行定位和通信的設想,解決快速定位與通信問題。

  “利用兩顆衛星就可以解決地面定位問題”,這在當時聽來十分新穎。陳芳允的這一理論後來被歸納為“雙星定位”,成為日後“北斗計劃”的奠基理論。

  但在當時,對於是否啟動國家級對雙星定位系統的研究,支持的人很少。為什麼要搞雙星定位?我們的技術水平能否達到?

  是總站的科技人員,使“雙星定位”這一沒有先例的理論變為了現實。“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自己搞北斗,我們也曾想與歐盟合作,中途卻又被拒之門外。”總站主任王瑤說。
  
  在世界衛星導航定位競賽的長跑中,中國從後面跑進了前列,創造了讓人仰望的北斗奇跡。我國僅用2顆衛星和高程數據庫就實現了衛星定位,建成了世界上覆蓋範圍最大、保密性能最好的位置報告系統。

  2004年,“北斗信息服務平台”正式開通。“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系統”“港口高精度實時調度監控系統”……我國6萬多條漁船上,安裝了基於北斗的“海洋漁業綜合信息服務系統”。

  如今,北斗已進入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國家電網、3G通信、地質勘探等,點燃了民族自信的明燈。

  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中,性能穩定的北斗一號一度成為災區唯一的對外聯絡手段。在指揮抗震救災的解放軍總部指揮所裡,北斗也有了席位。

  北斗起步之初,國際導航頻率已被美俄分配殆盡。2012年,在日內瓦召開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上,總站專家組在會上據理力爭,為未來的北斗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取得了寶貴的頻率資源。

  2012年12月,北斗二號系統正式開通運行,服務區域覆蓋亞太地區。總站牽頭各大科研機構,攻克50多項核心技術,為所有北斗用戶裝備安裝上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芯”。

  北斗,這項複雜的航天工程,大規模聯測一次成功。此時,距離2020年形成全球覆蓋能力,還有8年的時間。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