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雙“絲路”構想延伸“中國夢”戰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21 09:39:19


9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什凱克會見吉爾吉斯斯坦議長葉延別科夫。
  中評社香港11月21日電/俄羅斯《獨立報》11月15日載文《北京集納山川大洋——“中國夢”戰略得到兩個新外交構想的補充》,摘要如下:

  中國於前不久宣布在歐亞空間同時開啟兩個新的一體化進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建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隨後,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講話時,又提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以及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那麼,北京為何要正式宣布鞏固自身在這兩個方面地位的打算?一些莫斯科漢學家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是“中國霸權主義重現”和“與歐亞經濟聯盟項目對抗”。美國《戰略預測》周刊登載的對習近平講話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國使海軍現代化以及在海外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和原料項目的咄咄逼人的努力,或許是應對自身經濟和能源需求帶來的地緣政治影響的最明顯舉動。”

  2012年11月上台的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首先分析了上屆班子執政末期圍繞中國的形勢。美國2011年提出的“轉向亞洲”思想是完全有效的遏制中國計劃,它首先對其海外原料來源、銷售市場和海上運輸通道構成實際威脅。

  更加積極地建立跨太平洋貿易夥伴關係和沒有第二大經濟體的新自貿區,證明了“遏制中國”的意圖是認真的。因此中國提出了建立依靠動用龐大資金的一體化區域思想。對區域的選擇可以說非常明智——它位於在自然地理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傳統貿易線路,涵蓋非歐洲文明國家,它們可以更快適應中國模式,擁有幾乎各類中國所需的原料,途經其領土的運輸路線比非洲或中東路線更短也更安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