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媒:甄嬛是中國人的“反英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8 18:00:33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外媒稱,許多美國觀眾將“反英雄”這一概念等同於電視劇《嗜血法醫》中的連環殺手德克斯特·摩根、《廣告狂人》中根深蒂固的好色之徒唐·德雷帕,或是《絕命毒師》中居家好男人轉變的冰毒毒梟沃特·懷特——無論他們有多麼道德敗壞。現在,中國也有了自己反英雄,一個深受國民“追捧”的角色——甄嬛,而中國政府的有關部門對此僅僅持容忍態度。

  參考消息網編譯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報道,由一名嬪妃最終變成皇后的甄嬛,是名為《甄嬛傳》的清朝宮廷虛構電視連續劇的主角。故事發生在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他於1722年繼位。這部電視劇轟動一時,不僅在一些地方電視台創下了收視率的最高紀錄,而且在網絡上也一夜“爆紅”,在中國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樂視網上的總瀏覽量已經超過44億次。

  她的上位過程可謂卑鄙、殘忍和迅速。在2011年11月播出的第一集中,17歲的甄嬛對政治毫不感興趣,甚至不希望成為皇帝的一名妃嬪;然而,她最終因為自己的美貌被選拔進宮。在長達76集的電視劇中,原本前景黯淡的甄嬛最終通過毀滅擋在她上位道路上的人們而爬到了宮廷等級的巔峰。甄嬛以自己流產為代價設計陷害皇后——並最終取而代之。

  報道指出,這部劇集的網絡觀眾對於甄嬛的陰謀詭計展開了深入的思考。許多人認為這部劇反映了當今中國社會的現狀,一個更多是基於關係和腐敗而不是功績的體制的潛規則常常迫使人們在成功與正直之間作出選擇。甄嬛“教導”他們,成功的最快路徑是比別人更願意和有能力運用“手腕”。一名網絡用戶寫道,甄嬛的上位史,“令人們認識到,社會是黑暗的,社會讓壞人變得更壞,讓好人變成壞人”。

  熒屏上的“反英雄”在美國等國家已經流行了數十年,但是在政府最終會評判電視劇內容的道德正確性的中國,甄嬛的出現是嶄新的,具有某種潛在的威脅性。中國的監管者們尚未下令取締《甄嬛傳》:這部劇集被劃分為“歷史劇”範疇,這是一種允許的類別,不像某些“穿越劇”,因其對待歷史的“輕佻”態度而遭禁。

  報道稱,甄嬛無論如何不“輕佻”——但是對於試圖倡導積極價值觀的中國共產黨而言,她或許有點過於“卑鄙”。9月19日,中國共產黨的黨報《人民日報》刊登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化研究學教授陶東風的一篇專欄文章,批評《甄嬛傳》對社會風氣的潛在負面影響,此文引發廣泛討論。陶東風認為,電視劇應當成為弘揚社會正氣的“工具”。“文藝作品應當高於現實而不是簡單地複制現實。”

  許多中國人,至少是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對此並不贊同。在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門戶網站之一新浪網進行的一項調查中,21.9萬名受訪者中目前只有29%贊同“電視劇和電影應當傳遞正能量;鼓勵道德競賽的《甄嬛傳》”不值得推崇。大多數人,約占68%,認為“藝術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導致了“杜撰和千篇一律”的作品。大眾已經發聲,他們想要自己的“反英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