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印度探測火星超中國?專家對比中印航天實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08:52:11


嫦娥3號箭器分離炫美一幕。
  11月5日,印度用極軌衛星運載火箭-C25成功發射了本國研製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在全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印度將有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探測火星的國家。為此,不少人發出疑問,印度航天實力超過中國了嗎?然而事實勝於雄辯,通過對比中印兩國在航天各個領域的實力,可以不難得出誰優誰劣的結論。

  首先要說明的是,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只是邁向火星探測之路的一小步,距離成功探測火星還差十萬八千里。日本的希望號和中國的螢火1號火星探測器曾先後在1998年和2011年升空,但最終都因各種原因沒能完成預定任務。此次印度為了拿火星探測的“亞洲第一”,在航天技術基礎薄弱、經濟實力較弱的條件下,只用15個月、

  耗資僅為45億盧比(約合7300萬美元,是美國發射“火星大氣和揮發性物質演化探測器”成本的1/6),就匆匆忙忙研製和發射了“曼加裡安”,這種做法不符合一般科研規律,筆者對其成功的可能性並不看好。

  由於印度採取了“先衛星、後火箭”的航天戰略,所以印度運載火箭的各項性能都遠低於中國同類運載火箭。印度目前只有“極軌衛星運載火箭”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兩種推力較小的運載火箭,其中後者的第三級還需從俄羅斯購買。這次發射“曼加裡安”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的極軌運載能力最大也只有1.8噸,我國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的極軌運載能力達3噸多。印度“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2噸,而我國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5.5噸。 

  由於運載火箭推力較小,“曼加裡安”不能靠火箭推力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就需要靠火星探測器自身的發動機在地球軌道運行時多次點火加速,才能逐漸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為此,“曼加裡安”不僅要消耗許多攜帶的燃料,還要在地球軌道上運行20~25天,不知它能否挺這一關。 

  即使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曼加裡安”的測控也是個問題。印度深空測控站的天線直徑最大只有30多米,並且僅進行過月球探測器的測控,對“曼加裡安”的測控將主要借助歐洲和美國的幫助,而我國已有最大天線直徑60多米的深空測控站。 

  此外,在月球探測方面,印度只是在2008年發射過月船1號探測器,且該探測器上的11台探測儀器中,有6台由國外提供。2010年,我國發射了嫦娥2號衛星,它突破了空間探測的六大關鍵技術,至今還在飛行。 

  在載人航天領域更不用說了,印度載人航天是個空白,而我國已成功發射了10艘飛船和1個目標飛行器,把10名航天員送上了太空。 

  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現已發射了10多顆,而印度只發射過1顆專用氣象衛星。另外,我國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都實現了整星出口,這也是印度無法比擬的。印度今年才發射了第一顆導航衛星,而我國從2000年起到現在,已發射了20顆“北斗”導航衛星,建成了區域衛星導航系統。 

  儘管印度航天近年來取得了一些顯著成就,但是由於其航天發展不平衡,尤其是近年來,印度為了政治需要,不顧自身國情,把原來重點研製應用衛星的發展戰略,改為全面出擊的發展戰略,攤大求全,開始搞火星探測等一些高難度航天項目,這種急於求成的做法很可能欲速則不達。 

  看到這些,你會認為印度航天實力超中國了嗎?(來源:環球網 作者:龐之浩 本文系《中國航天報》授權環球網軍事發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