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報:中國探月成就讓俄淪為追趕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10:55:47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俄羅斯《勞動報》12月17日刊登題為《玉兔奔跑在月球》的文章稱,以嫦娥三號探測器和“玉兔”月球車14日登陸月球為開端的中國探月計劃,不僅證明了北京在科技上的突破,也展示了中國開發太空的雄心。俄羅斯已經成為追趕者。

  文章稱,中國人為期兩周的月球之行可謂一帆風順。發射三級火箭,飛向月球,探測器進入近月軌道——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當然,最難的一步是軟著陸。地面控制中心此時已無法干預——一切要靠設備自動完成。自動化系統應自行選擇著陸點。嫦娥三號在距月球表面100米高度打開制動發動機並懸停,讓探測器有機會仔細觀察荒涼的月球景象。機載計算機可以對月球表面的山頭、坑窪、石塊和陡坡進行三維成像。如果發現危險,自動化裝置將把探測器引入其他軌道。

  作者感嘆:如果44年前俄羅斯的設計師有這種設備該多好啊!1969年7月,蘇聯“月球15號”探測器在降落時撞上月球山並損毀。如今,計算機不會讓這種錯誤發生。設備自動選擇合適的著陸點,確定必要軌道並發出指令。

  文章指出,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說,第一次嘗試月球軟著陸即獲成功也是一種成就。2011年11月,俄羅斯昂貴且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未能離開地球周圍——飛行模塊的主發動機沒有打開。這是對俄羅斯航天業的沉重打擊。而俄羅斯的經驗似乎比中國還多一點。

  文章稱,近半個世紀前的1966年2月,正是蘇聯率先將重100千克的“月球9號”探測器平穩地著陸於月球表面。上世紀70年代初在月球行走的兩台蘇聯月球車完成了很多有趣的實驗。在不同時期將月球土壤樣本采集回地球的三台探測器也是突破性成就。蘇聯在1976年前進行了34次奔月發射,其中20次部分或完全失敗。科學家一致認為,在月球著陸比在有大氣層的火星還困難。

  文章指出,中國人現在已經利用最新技術完成了自動月球登陸。他們的探月工程內容豐富。也就是說,中國已經超越了俄羅斯。俄羅斯科學家和設計師還在思考獨立導航的自動化登月模組,中國人已經在實踐中展示了出來。俄羅斯計劃在未來10年內向月球發射5個自動探測器。到那時,中國恐怕已經將宇航員送往月球。

  文章稱,中國的“玉兔”月球車已經開始在月球上工作。從總設計圖上看,它在很多地方讓人想起蘇聯的月球車。兩者都採用獨立懸掛的篩網輪、調溫系統(在白天120度高溫和晚上零下160度低溫的環境下保護航天器)、同位素熱源、太陽能電池等傳統組件。但40多年來,科技取得了長足進步。“玉兔”重140千克,比蘇聯先驅者小巧很多(蘇聯“月球車1號”重量超過750千克)。主要的差距在導航設備。“玉兔”擁有主動導航系統,可以獨立行動,選擇路線,做出重要決定。

  文章指出,如果俄羅斯的“月球車2號”有類似裝置,它就不會損毀了。人們清楚地記得這段歷史。1973年5月,“月球車2號”開進了一個環形山。由於能見度不高,它開始打滑,於是決定倒車。但太陽能電池板在向上打開時帶起了土。黏性的月塵落在電池板和熱交換器上,影響了傳熱和發電,導致月球車損毀。

  作者認為,中國人吸取了這個教訓。“玉兔”事先研究了地質結構和土壤,並首次在距月面100米高度進行探測,確認了三維地形信息:這些工作以前沒有做過。

  (消息來源:《參考消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