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中美太空沒合作?都是他的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9 00:17:15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記者 廖梓達編譯報道)經過12天的奔月、繞月旅程,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駛抵月球表面,開始為期3個月的科學探測,並與著陸器順利互拍,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

  這樣的成績也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包括太空領域的老大哥美國。然而,同為航空航天事業的尖兵,中美兩國之間開展航天交流與合作卻一直障礙重重,難以實現,其中原因何在?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昨日刊發的評論文章,答案只有一個:弗蘭克•沃爾夫(Frank Wolf)。全文編譯如下:

  來自佛吉尼亞州的美國眾議院議員弗蘭克•沃爾夫上周宣佈退休,即將結束其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這是一個讓美國航天界乃至世界航天界都要拍手稱快的利好消息。

  利用其在相關撥款小組委員會的職務之便,這位國會議員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國際空間合作指手畫腳、橫加阻攔。而他最重大的,也是最荒謬的一項歷史功績或許在於:年復一年、竭盡所能地阻攔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與中國開展任何形式、任何級別的合作。

  要知道,太空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漫無邊界,一國衛星雖在單一軌道上運行,卻可在環繞地球一周時飛越數十個國家上空。太空行業也是一個燒錢的領域,花費超乎常人想像,因此,國與國間通過合作分擔成本、共享風險是司空見慣的事。由於其固有的國際化屬性,小到通信頻率、大到軌道位置的一切利用太空的活動,都得通過國際協議來敲定相應規則,或者,至少得把對應規則放在國際社會和國際範圍內來討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